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21-01-15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

  《心情日历》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从开发到实施,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提高,教师在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中不仅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自己更能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和学生更亲近,利用高效评价机制来评价指导教师教和学生学。学生在发现哪些负面情绪容易左右自己的同时,学会管理自己情绪,明白当遇见问题时,需要有技巧地和家长老师沟通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深一步体会数学这个学习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为以后的数学教学打好基础。具体如下:

  一、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生活中问题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心情日历”是贴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建议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现自己和同伴心情不好的原因,反思决定心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活动可以按照以下几个阶段开展:理解问题情境——做好记录心情日历的前期准备——小组合作制作心情日历表——以一个月为期,记录心情——独自分类整理心情数据——小组分享心情出现原因,讨论寻找对策——写活动感受,反思改变心情的策略,特别是从根本上如何减轻来自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双重压力和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因此,在活动设计时,要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的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和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所学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

  二、明确活动要求,课下实践、课上总结相结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以“心情日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是引发学生对自己负面心情问题的思考,通过记录自己5月心情的实际操作,促使小学上能养成坚持的良好习惯,老师布置的任务和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坚决每天执行,再者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出现负面情绪的反思,从根本上减轻来自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双重压力的同时,更要把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当成教育目标中的重要方面,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另一方面是通过该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20xx》要求“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可以以“长作业”的形式呈现,将课堂内的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心情日历”活动意义深刻,一节课是不能承载它的全部内涵的,所以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心情日历开展思考与研究,为落实素质教育、关注核心素养等作出自己积极的判断。本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许会给小学生留下创新的契机,如我想对你们说——老师、爸妈到底应该怎么做、当面对批评和挫折时我应该怎么做等。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2

  一、活动主题:

  “青山清我目,净水静我心”

  二、活动目的:

  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并向广大市民宣传环保常识,为环境保护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三、活动意义:

  提高了市民和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提升了整个团支部举办大型活动时集体分工协作的能力,加强了团支部的凝聚力。

  四、活动时间:

  5月24日。

  五、活动地点:

  新街口南京新百广场。

  六、活动前准备:

  1、众里寻“它”千百度:

  当接到“爱我就别伤害我”——大型环保主题团日活动时,我们团支部的“智囊”们就绞尽脑汁的构思这次的环保主题和活动内容,为了将这个传统的环保做新,我们费劲心思,借鉴往年的先例、上网查找、向同学们征集……经过大半个月的一番寻寻觅觅之后,终于三个方案浮出水面:

  1、到污水厂和环保局参观并采访,

  2、到翠屏山和紫金山捡垃圾并采访环卫工人,

  3、到新街口以盛大的场面向市民们宣传环保和发放贴近生活的环保小贴士并采访市民。最终召开团支部会,经过全体同学商讨决定实施第三个最能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和最有实际价值的活动。于是活动主题就这样一锤定音。

  2、运筹“食堂”之中:

  活动主题定下来之后,整个团支部举办活动的节奏明显快了起来,首先面临的第一个巨大的问题是整个活动的策划:活动具体怎样开展?开展的时间地点怎样安排?所需的物资多少?怎样筹备物资?人员的分配怎样合理?怎样节省经费和时间?怎样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怎样吸引市民的注意?怎样构思环保小贴士?怎样……所需要筹划的太多太多。为了将活动筹划好,我们的正副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和大批热心的同学们连续好几晚上在四食堂内讨论筹划,提意见,磋商,反驳,记笔记,确定方案……经过大家的齐心合力,一份细化到每个活动细节,能够应付绝大多数突发事件的活动方案终于诞生了!

  3、三军未动,物资先行:

  活动规模巨大,所需物资因此很多,包括统一的服装、绿色彩旗、横幅、展板、板报纸、环保图片等等。一时之间,为了将物资凑齐,同学们开始四处购物,借服装展板,复印传单,彩印图片,然后又忙着设计绘制板报,制作横幅,为此雷霄玉、孙蛟龙、兆环宇等同学忙的废寝忘食。在整个团支部紧张而又有序的准备下,整个活动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开始了!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3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网站——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打开网页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最佳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三、深入探索,及时反思——初显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获得了学生的喜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学生都从活动中收获颇丰。

  本学期,有两个河小学生的命运紧紧牵动着全校师生的心。三月,xxx同学患骨癌,四月,xxx同学右腿患恶性肿瘤,消息震惊了河小校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爱心捐款活动”。在《爱的奉献》序曲中,全校师生为她们倾情捐款,学生们经受了一番爱的洗礼,涌现出了大批“爱心小天使”,我们还带领学生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同学,给他们带去爱心,带去鼓励,带去希望;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捐款最多的“爱心小天使”,把活动推向高潮。活动过后,学生们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xxx说,真没想到,两个星期前,还跟我们一起快乐地跳皮筋,顽皮地捉迷藏的钱甜甜突然患上这样可怕的疾病,看着她昔日漂亮的马尾辫现在变成了光头,我的心里难过极了……

  ——xx说,xxx实在是太可怜了。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她是我们班最能干的劳动委员,每次劳动,她总是干得汗流浃背的,可是总不说声“苦”。今天,我们去看望她时,她虽然在对我们笑,可我们却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从这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表白中,我们难道不能看到“综合实践活动” 已经散发出它的魅力,已经撞击到了学生的心灵?这样的活动效果,岂是我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说教能媲美的?

  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礼貌待人、学会分工合作、学会积累资料、学会调查研究,学习设计活动方案、学习记录活动资料、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学习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常常体验着活动的快乐,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鼓励教师开研讨课、写典型案例、写经验总结,多组织评奖活动,适时给教师搭建展示成果、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举行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论文、案例等项目的评优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一线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推荐优秀案例、教学设计向上级部门参评、报刊杂志投稿。有一则案例获得江阴市“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三等奖,一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发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杂志。

  四、主动参与,总结提高——多元评价

  我们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的开展,使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因此,我们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辈评鉴),行动观察(轶事记录、角色扮演)等定性评价方法,做到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相结合。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记录打分;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实验、习题进行评价;老师的记录力求及时公正;运用传统的答卷形式考核学生知识技能,分为a、b、c三级。最后以手抄报、图画、调查表、表演吟唱等展现学生一学期的活动成果。根据表中各项内容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前后评价结果的比较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进步情况。

  回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我们算是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成绩告慰我们:汗水没有白流!但是我们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如:在活动中,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指导?如何保证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但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问题和困难会得到解决,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健康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4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校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采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前一阶段我们在学生评价工作和校本课程方面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的综合实践教师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现总结如下:

  一、 成立了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其基本理念包蕴着三种教育思想的融合,即综合教育的思想、实践教育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的有机融合。结合课本内容及学校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对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重新作了调整。

  二、 开发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式

  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研究,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喜好、个性、原有知识层面。本学期我们拟以五年级综合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走到评价阶段,目前正在讨论,拟定出一个能突出我校特点、个性化的综合实践学生成长记录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检查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对一、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制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经过科任的教师实践与修改,使之趋于科学、合理,更能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

  三、开辟研究渠道,营造研究氛围

  我们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与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社会及家长也充分认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必要和及时,为此,我们营造了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正确把握角色,转变学习方式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配合全市课改样本校的调研工作,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这一方面上。我校三、四、五年级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使用小学生综合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课程材料袋。通过使用手册与未使用手册两种班级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手册非常适用于中年级,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高年级同学用评价手册已显示不出太大的激励作用,对高年级同学的活动评价是否可以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脑进行,使之更趋向于现代化、个性化,在这方面还有待研究。

  五、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过程中,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影响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则又将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何使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区别于传统的兴趣课、自然课、制作课等,我们如何使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加强实践体验,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活动起来,将要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3.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评价,如何做到科学、有效、持续,需要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4.活动研究的深度、广度,教师如何把握?

  5.如何调动学生全员参与面,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把评价工作做得公正、全面?操作起来简单可行?这都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5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学习科学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人经验,生活实际,以及校本资源、社区生活等的因素,我们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四年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1.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年来的摸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基于学生的能力,活动开展必须体现由扶到放,简易活动与专题活动相结合的操作方式。

  (1)各学科整合。从各学科知识内容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出发,寻求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模式展开,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并了解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2)我们这个学期开展了“茶文化”活动,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和茶文化的有关知识,了解中华绚丽文化的精彩一角。由此影射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民族文化。

  2.四年级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的成果。在轰轰烈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

  (1)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小,刚接触综合实践课程,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活动能力也较差,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帮助。

  (2)有的学生没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学生搜集的资料较少,还有的学生没有保存好一手资料,造成资料的丢失。有个别小组活动时不积极等等,

  (3)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考虑学生的安全因素,我们在外出活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走出校园实地调查,走入社会进行活动的还较少,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4)综合实践活动对经济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最好班级能有一个照相机或摄像机随时进行拍摄,但现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另外由于家长也不是很放心让学生把照相机等带到学校,因此也存在操作上的一些困难。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6

  本学期,我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

  一、活动主题的选择。

  1、我引导学生从“劳技教育”“环保教育”“科学实验”“人与自然”等侧面提炼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劳动”,树立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巧;让学生“在考察中学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让学生“在自然中学自然”,丰富科学知识,经历探究过程。如:研究性主题“美化班级设计”,他们就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实践活动、布置班级、动脑活动,了解班级布置不易,也就热爱班级了,起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2、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我要让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如:开展的“我的成长”活动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姓名的由来和其中蕴涵的父母的殷切期望,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二、活动开展方法的尝试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如:“美化班级布置”就是综合运用了各种方法手段;学生经过对过去教育布置的回顾,和家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提高了学生和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的护班意识。学生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三、活动中的感受和认识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在实践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确实需要信息技术。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学生获得信息有困难,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我们要尽快提高学生的现代技术应用水平。

  四、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组织本年级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语文课前的查阅背景资料,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敬老院等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三年级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饲养小动物,如小青蛙、小金鱼。种花、养草,如种植水仙花,大蒜和兰花等,开展制作贺卡比赛,结合大队部的读书节活动,我们开展了“我与好书同行”读书、读报活动,并让学生撰写了读后感,举行了讲故事比赛,还组织了合唱比赛。在众多的比赛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兴趣和生活情趣都得到了提高。我还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春游让学生开阔了眼界,通过网络看爱国主义电影,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将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生长的空间,让综合实践活动展现其独特魅力,创生出一片片更为耀眼的风景。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7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县教研室以及总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广泛进行调研,使课程开设更科学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学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学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

  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学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学期大主题,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学处。

  2、精心设计主题活动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学校确定的大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学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经过广泛的调研和交流,最后学校决定开设以下几个主题活动:我们的压岁钱、春天的足迹、春节习俗、我们的传统节日、校园垃圾、我校的卫生状况调查、中国梦我的梦。

  二、加强常规管理,保证课程顺利实施

  1、课时安排到位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按照国家课程规划每周安排2课时,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同时根据需要将综合活动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管理到位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选人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择优选出优秀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随笔或反思,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活动指导到位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

  学期初由学校教学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

  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4、评价、总结到位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存在问题汇总

  部分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8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善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了使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过去的学年,我们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农村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开展了许多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了多方面的素质和本事。

  一、加大管理制度,宣传力度。

  每学期开学前,我校政教处都要经过讨论和研究,并本着实际,有效的分针,制定好计划,安排好活动资料,力求社会实践活动有规范有秩序地开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体学生进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实践证明没有稳定的基地建设就没有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连续性我校几年来先后与山前村蔬菜基地、金威公司等单位取得联系,建立了德育基地,把街道、学校食堂作为学生劳动基地,使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深入持久地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三、常规性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情景,我校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在重阳节、春节到孤寡老人家里去慰问、打扫卫生、挑水等,科技节期间上街宣传科技种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清明节组织团员到江边村黄文英烈士陵墓献花圈,“五一”节上街搞卫生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有了全面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寒暑假期间,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到农村、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他们亲身实践,体验到实践的欢乐与艰辛,明白劳动创造幸福的源泉,劳动最光荣。

  总之,一年来,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推动了两个礼貌建设,可是,新形势下对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才能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9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呢?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的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一、明确探究主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首要步骤。以三年级学生为例,由于他们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问题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题的形成。

  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形成探究的主题,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即时捕捉一些突发性问题进行研究……如《植物种类知多少》的探究活动前,一教师特别准备了不同种类的两种花(一种草本,一种木本)请学生闻其味辨其形,并谈谈“更喜欢那一种,为什么?”因其味道、形状迥异,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弄个究竟,这样营造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示了问题的导向。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对三年级学生而言,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入口要小些、具体些,这样更受学生欢迎且易实施。

  问题的提出是成功的一半,探究主题确定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充分发表看法,集思广益,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确定好解决问题的行动步骤,即制定研究计划,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差异,引导学生组建研究小组;进而引导学生从研究学生的具体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活动过程及所需要的大致时间,进行全盘考虑,制定出可行的研究计划。这样做既是尊重个性、优势互补,又让学生等得做事要有计划性,因而有利于研究实效的提高。

  二、重视自主探究

  这以阶段的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自主展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例如《研究温度计》的第二阶段(探究阶段):温度计里的液柱为什么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医生用的体温计不能测量温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自定的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多方调查,并统计学生自己使用温度计情况;请教师和家长关于“温度计的发展史”等相关问题,利用双休日到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地方,查找温度计的种类、由来、用途等,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从而懂得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同时也了解古文化、现代科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再如,我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赣榆县金山镇龙王河中游地带,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龙王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去,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旋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而后,我有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解读、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促进学生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点或协调,这也是课程自主性的需要。

  由于活动的开放学生在探究中常会萌发出许多以外的新问题。如《保护环境,爱我家园》活动中,有学生提出:大气也有毒,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要“抽铅”?其中的“铅”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毒?《植物与动物》活动中,学生提出:为什么施过肥的小麦可以吃?而人却不能直接食用肥料?为什么动物能冬眠?而人却不能冬眠?……学会求知,不断创新、不断建构——这正是自主探索学习的价值所在。

  三、体验探究价值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体验、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亲身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如《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的小制作》这一主题活动,学生经历了:

  (一)确定主题,制定计划(1—2课时);

  (二)自主探究并解决制作过程中疑难而新鲜的`问题(5—7天);

  (三)自行设计各种各样“佳作”,畅谈“进行小制作”的奇思妙想(2—3天);完成主题活动的自主评价(1—2课时),这样一个“长时历练”。

  在上述各种特定的“履历情境”中学生积极进取,实实在在的收集,处理各种信息,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与人交往、合作、分享,在活动过程中获取了宝贵的情感体验。有位学生通过制作的探究在自己的过程记录表中写下如此心得: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生,每年到秋忙假,都要帮助家中摔花生。这种又脏又累的手工劳动,我多想尽快摆脱,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人们进行稻谷脱粒,激发了我的创作制作,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研究,大胆创设并完成了花生脱粒机小制作,我将我的研究成果交给爸爸看,爸爸夸我是小爱迪生,并将我的小创制真的制成了小型花生脱粒机,今年我再也不用摔花生。显然这种独特的体验,正是学生自己亲历所得,这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企及的教育效果。为了保证学生“长周期、慢节奏”得自主探究实效我们特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让学生及时探究所得,进行记载整理,突出了重过程、显实效得探究价值。

  四、构建自主评价体系,引导自主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得功能,根据这一指导意见,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评价研究。

  首先,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针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等内隐性因素,设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实践活动自我评价表,强化评价的感性认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得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教师或家长根据观察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档案袋中得活动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说明学生活动另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例如,巧用电磁的实践活动中,有位学生是这样书写自我成长记录的:这次,我实实在在的学会了正确使用电烙铁,我先把电烙铁接通电源,过了一阵子,电烙铁前段似乎在冒烟了,我操起它触到小锡盒了。咦!触点周围的锡立刻变软了,并通过松香的化合作用自动粘在了电烙铁上了,我又马上拉拢了导线与事先绕上数匝红铜的铁钉,在它们之间点了几下,又给吹了几口气,哈!导线与铁钉牢固的接在了一起,成了一支太公钓鱼的无钩钓竿了!我欣喜万分,我也可以象老师那样,用它来给同学们表演无钩钓鱼的神秘幻术了……还要定期开展“协商研讨式”评定,将个人盒小组的经验盒成果展示出来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盒评论,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有利机会,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行为有助培养学生敢于盒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个性品质。

  其次,采用量化参照标准进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引导行为采用模糊评价、感觉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说尤其科学性,如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量化评价仍不可少,从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出发,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素,我们设计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表,来规范和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表的项目有四块,即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每块评价项目设置了评价要点、评价标准和观察记录。如,活动效果这块的评价要点是学生自主性、学生能动性、学生创造性。学生自主评价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的思考、设计操作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动性的评价标准是主动活动面与主动活动量如何。

  学生创造性的评价标准有三:

  (1)思路设计是否新颖。

  (2)方式方法是否多样。

  (3)是否有一定的活动效果。并在没项内容后面附有观察到的典型案例记录,以完善评价的向导、激励功能。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门新的课程,有着新的理念和新的操作,为了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和探求。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0

  我校自建校以来,努力实施新课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在我校三至六年级分别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为主目标的课题,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就我校20xx-20xx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如下的总结。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本校有利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我校把科学课搬到我校的认知园来上。充分利用认知园的丰富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不论春夏秋冬,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五下午由科学老师带领两个班的学生前往认知园劳动参观学习。看着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认知各种植物后兴奋的表情,老师们总忍不住为这些孩子感到高兴:一颗爱科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纯真的心中扎根了!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珍重健康,我们特和在学校附近的菜农联系,带领学生前往参观学习。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村落进行统计调查,走进蔬菜大棚 ,去了解凌源花卉,结合数学学科所学的列表统计的知识,并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针对菜农种植的蔬菜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近两年农村的迅猛发展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

  四年级老师结合年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居民生活中的污染”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社区和校园周边,实地考察,了解造成生活污染的原因,从而鞭策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和维护周边环境,做环保小卫士。

  有的年级还开展了走近大凌河、制作植物标本、小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原因等等的活动。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与风

  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乐趣。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

  我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仅仅是实施新课程改的开始,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任重道远。但我校的广大师生深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和紧密合作,在新的一年中,必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愿综合实践活动永远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充满着旺盛的张力,充满着最浓厚的生命力!

  20xx年7月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在少先队的活动中有综合实践的影子;在各学科教学动中有他的影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指导下,半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以学生的兴趣、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在具体实施及理论探讨中,对综合课程的诸多基本理论问题与具体实践中的成果、困惑以“实践反思实践”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教师不断地深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正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抓培训学习,促综合实践课研究整体推进。

  一学期来,我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让每位教师真切地谈出了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操作、问题与困惑。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发展的前景是好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明晰了课程理念,逐步找到了综合课教师角色的定位,以走进生活做“学问”。在实施进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实践活动空间的提供、教学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课的开展。为此,教师们觉得加强组织学习与交流,通过调研、开放等形式的研讨活动,资源共享。活动中,一些老师把他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课例,开展实验研究的做法体会进行了详尽、生动地展示,加上实验教师的教学及反思,使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听得到,看得见,学得会,从实施层面上解决了他们在综合课上的许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培训实效。因为有了多次的培训交流,教师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热情高涨,理论学习意识增强,自主探究的氛围愈见浓郁

  二、课题研究驱动综合实践课开展

  为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师们按照课标的要求,对综合实践课程对课程改革的作用产生了认识,教师都能根据各学科和特点上好综合实践课,也意识到上好综合实践课能推动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从此老师们对综合实践课进行了踏踏实实的研究,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较为突出表现在:实践主题明确,注重课内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学生们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等活动,做足了“实践功夫”;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参观游览式、娱乐竞赛式、主体对话式、信息点击式等各具特色;系列主题活动校本开发,合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让师生们自己“作主”;引导实施新的教学评价,注重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把朝阳新村小区、景仰苑小区居委会、朝阳居委、老人福利中心、火车站作为学生的社区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基地的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在在实践中要求学生融入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受,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在实践活动中各班开展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各班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少先队只规定综合实践的要求,具本的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三)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四)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通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三、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手工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兴趣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考虑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我们看到了学生们投入在实践活动兴趣浓郁,潜力得到了挖掘,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广大教师以“校本开发,创学校特色”之路,带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使学校在课改中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激发“学趣”;用心创设,激活“学识”;用心发掘,激进“学技”,真正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但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闹而开设的,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其目的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备着个人和社会两重意义,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由此可见,有效性的教学正应该朝着学生们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而迈进。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双边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较为明显地强调课堂中的教学应转变教师的角色,指出教师不但是综合性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也是活动的参与者。也强调了我们的综合性活动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学数学的理解。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科综合性活动则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的真正领域。所以,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从而爱上了数学。这就是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会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但如何让教好学生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真正起到学以致用呢?从多年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中,我们认为应该大胆创设出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用心经营,有效地“激”起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真正得以发展。

  一、用心营造,激发“学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的,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要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进行学习。而这一系列活动都源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故此,作为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经营者,我们更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用心营造有利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而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兴趣的培养,充分地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对于这些枯燥泛味的数学知识来说,我们更应创设一切实践时机,重视所有活动情境的创设,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都能发现问题并且乐于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要是运用已有知识于活动中,没有统一的具体要求,没有统一的做法,其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结果都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抛弃传授、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必须放手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设计具有意义的感兴趣的问题,安排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感兴趣地参与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地探究,自由地选择,获得自己的成果。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教师可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套七巧板,自主的、有选择的选用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比比谁的图案最美丽”的系列活动;又如,六年级比例知识讲授完后,教师亦可结合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开拓了“争当小小设计师”的活动,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或创设出理想的家园等实践活动。这学期,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教师用心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关于时间方面的信息。他们很感兴趣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到客运站收集关于汽车运行的时间;有的对校园内师生的作息、工作、学习方面的时间;有的去到商店门前等地方记录下关于时间的内容等等。然后,让他们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和探讨。最后,学生还很有兴趣地制作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从而培养了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的好习惯。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都不提具体要求,只提一般性要求,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感受到自我成就的喜悦,从而激起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对数学的“学趣”,同时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活动的情趣及数学知识用处之大,让他们在创新运用中中培养审美情趣。

  二、用心创设,激活“学识”。

  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的生成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则不同,它应融入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及实践空间。正如《大纲》中所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正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课独特的实践性。但对于这些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透化知识。同时教师还要用心创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首先,要结合不同阶段的年龄和知识特点用心引导,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题材,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知识,并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巧妙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实践情景,是日常中有效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前提之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的设计实践活动的情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的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创设“配菜、配衣服”等生动形象的活动环节,更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真蒂┅┅,通过教师的用心创设,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领悟到数学的用处及乐趣,从而提高了学数学的欲望。

  三、用心发掘,激进“学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它充分强调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教学中应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也明确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活动中让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

  但由于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太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数学应用的处理总是留有人为编造的痕迹,各类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多,即使有一些也比较牵强,综合运用就更谈不上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笔试、弱于创造的局面,农村小学生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数学综合性活动的指导者,更应用实践教学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存,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倡导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从而真正地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开展学科综合性活动课程中,活动的方式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他们可以标新立异,可以超越常规,各种潜在的创造欲望可以尽量的发挥,各种独具的才能可以充分的展示,这种教育环境十分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其综合性更高层次上明确了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应用具备的多种能力:有获取直接知识前提的观察力,适应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交流思维的交流表达能力;还有大胆质疑尝试的质疑思考能力,自主研究学习的探究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等,都是数学综合性活动课必备的能力所需。

  而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一定程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高于学生的生活,甚至其他学科,再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数学知识抽象性及教育环境等客观原因的局限,更造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知从何入手”、“不懂怎样实践”、“不会合作交流”等的不良现象。所以,我们用心地去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在活动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失败,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并把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提供机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全方位上教给学生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激进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有效地综合再现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活学活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各种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我们相信,只有用心去经营,全面去“激起”,我们的数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其“活动”性——“活”而有效,“动”而有得!

  学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后,在教学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确定起跑线”时,教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冬季运动会即将来临,体育教师正在忙着各项准备工作,教师与体育教师协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确定田径400米的起跑线,交接到任务后,老师在征求学生的意见时,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眼睛转悠、发亮,一种被学科知识束缚、压抑之后的大解放场景。教师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并安排学科组长为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一圈跑道。任务下达后,各组争先恐后的到运动场上查看,并根据任务确定了所需工具,老师要求所需工具能小组内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实在没办法的再向老师请求。工具准备好后,各小组根据组员的个性、特长分工,有计算的、测量的、画线的,在活动中,学科知识基础差的同学不再是观众,热情洋溢的参与其中。教师在各组的邀请下,与组员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教室里因敬畏教师权威而不敢说、不敢做的现象消失了。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

  这次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三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一实践活动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求: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活动本身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理论素养。教师由单一知识传授者成为问题解决的合作者,学习过程的分享者;由知识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由课程“消费者”变成课程“设计者”、“开发者”;由活动主宰者成为活动指导者和组织者。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开发、生成新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综合课程体系。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教师形成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1)、提高教师的活动规划、实施能力。

  (2)、增强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

  (3)、发展了教师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4)、培养了教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实践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书本知识的机械传授,要解放学生的手脑,甚至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充分与具体事物和大自然直接接触,培养他们兴趣。如:提出疑问,创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分组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彻底解放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等。

  总之,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认识到:生活是知识的宝库,四季变换,万物兴衰,日月星辰,无不蕴含于生活之中。让综合实践活动面向生活,就能使活动如生活般充满情趣。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声、有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不竭之源,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延伸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3

  在这一学年的教学中,本人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本学期我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要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受,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由选择课题,自由结组,自己制定活动计划,自己确定结果的呈现方式,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心理学表明:人的能力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性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人的能力是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班级、比学校生活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通过本学期的活动,学生的胆子大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社交能力也增强了,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想办法解决。

  2、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了,激发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3、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利用,学生确立主题后,要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多种方式去搜集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活动,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4

  开展这个活动以来,我和学生的感触都很深,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和学生都进行了一次交流总结。

  学生的体会:

  在这次活动中,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的亲身体验使他们节水的意识和责任感更强了,节水的行动也变得自觉了。在交流总结的时候,有的学生说通过这次活动才知道水的重要性;有的说现在才发现身边的许多人的做法都是浪费水的;有的还汇报了他在哪一天才提醒和制止了谁浪费水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学生展示了一些很棒的节水方案等等。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自己能注意到应该节约用水,而且还能提醒身边的人要节约用水,学生还学会了水应该循环利用。

  教师的感受:

  通过组织这次《关注水资源 节约每一滴水》的活动,在一环扣一环的层层探究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了水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促使他们形成节约用水的行为。这次的活动中我有几点体会跟收获:

  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宣传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2、重视实践过程,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动脑自己解决问题,对于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建议他们向老师或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

  总的来说,在活动中,我都让学生自己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活动、去记录、去展示。而且及时地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们在活动中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不过,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在开展活动前,没有事先通知家长,在活动过程中就引起家长的不理解,使这次活动有些受挫。还有,在调查日常用水情况时,对计量单位没有进行统一的要求,给学生在统计时造成了一些麻烦。再者,在活动有些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有的时候觉得在活动中,有时插手过早,有时则太晚,不能适时的点拔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如果能把这几点改过来,那这次的活动应该效果会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5

  一、实践准备

  本课题于xx年4月3日正式成立,在这一学期的准备阶段中,做了如下工作:

  1、课堂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还进行了

  进行一场网络研讨:数学学习——问题在哪里?,一场现场研讨。通过观察和研讨,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商议,我们改变了原先“由实验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的计划,分学段确立了两个相对统一的子课题,既低年段以“倾听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中高年段以“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可以通过这两个子课题的实施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是子课题相对统一,也就是研究的目标相对一致,更有利用实验教师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研讨,有利于课题组活动的开展。

  2、调查研究,制订计划。

  子课题确立之后,各实验老师做好了实验调查工作准备,如:制定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表,倾听习惯课堂观察表。xxxx~20xx学年的上学期一开学,各实验班的老师马上进行实验前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做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做出问卷调查报告。然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3、学习研讨,寻求理论支撑。

  在准备的同时,老师们还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如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行的那场有针对性的网络研讨——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这场研讨效果非常好,参与人数多,面广,有实验教师,也有非实验教师,还有省内外的老师。贴子的内容非常丰富,经张华东老师整理,为我们提供了48个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进入课题实验

  1、课题组老师进入课题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并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例如把实验过程中的记录上传博客,大家在博客上互相交流,一阶段后,我们开展了一场课题实验老师交流研讨活动,展现了初期的部分做法。

  2、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以来,本子课题共开展4节研讨课:

  3、阶段性小结(老师和学生都进行小结)

  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部分班级也让学生进行小结。

  4、预习妙用

  评选倾听之星和预习小能手。

  xxxx上学期,共评选县级倾听之星22人,评选办法:由实验老师推荐(有推荐理由),每个班级2名,发给证书和奖品;校级的人数自定。

  三、课堂观察

  1、实验班的前后变化。

  从对同一个班级实验过程的随堂听课,我感觉到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不论是倾听的状态还是倾听的质量,不论是发言的人数还是发言的质量,都有质的变化。从实验老师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在倾听与表达方面的进步。这就是实验带给我们的收获。

  在随堂跟踪听课中,我看到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从原来的浏览到对重点内容的圈圈点点,再到有意识地思考、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还能提出质疑。

  2、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中,从实验班与别实验班的课堂上,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有浓浓的课题味,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比较好。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的随堂听课中,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非实验的老师较少有布置学生预习的现象,即便布置了,在课堂上也没有反馈和利用学生的预习资源,学生没能体会到预习的好处。而实验班的课堂,且不论“预习”的成效,但“预习”已成为习惯,先学后教已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合集15篇】相关文章:

1.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总结

2.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3.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4.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5.综合实践科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6.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7.《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8.环保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9.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总结-

上一篇:校园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下一篇:校园综合实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