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21-01-20 学校工作总结

  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后,我们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了更多的进步,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1

  在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总结回顾如下。

  一、成立了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组长:袁应华

  副组长:李清锋汪再富杜

  宏波王祖芬(负责教研工作的督导)

  执行组长:胡泉(负责教研工作的筹划、落实)

  成员:刘光智汪再富余勇杨宗奇王勇杨

  李胜任侣民张华(各教研组活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各学科教研的组织、实施)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1、严格执行了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教育教研精神,以新课标为指针,发挥教研在教学中的先导作用,积极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步进言献策。初步确立了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思想,教研格局因而也初步形成。

  2、领导并指导各教研组开展工作,加大了对教研组长的管理、培训工作,落实了组长工作例会的具体内容并全程跟踪督促实施,切实保证了会议精神的严格执行。

  3、深入推进了教研活动,注重了教研形式和质量,注重了实效,做到了活动事先有筹划,有准备,有书面安排表;活动中有考勤记录,有活动过程记载,有活动结果反馈等,每位教师原先的被动变为了主动收集材料在会上交流,并各抒己见,真正开成了具有学习研讨性价值的会议,坚决杜绝了不开临时性的会,不开无计划无准备的会,不开无针对性不能解决问题的会,不开搞形式走过场邀功请赏的会。

  4、以新课程大练兵活动为切入口,开展“三课”活动。认真贯彻石教办[xxxx]58号文件精神,加快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学校领导的指示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切实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一篇优秀教案、一堂优质课、一件优秀课件、一篇优秀论文、一则高质量教学反思)。

  同时以教研组为单元开展了“示范课、汇报课、公开课”,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教研工作来抓。各教研组将每次组上活动作好登记并交学校教导处备案。

  5、加强了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每位教师要做到: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写好每堂课教后反思,积极撰写学科教学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论文评比;积极鼓励教师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听课至少15节。

  6、加强教研课题研究。

  ①不断深化了原有课题的研究实验,巩固提高语文《教学案导读导写自主合作探究》、思品《和谐德育实验与研究》实验成果。

  ②做好《城乡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③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了信息技术课、综合课的研究。

  7、不搞封闭性的教学研究,密切注意全国各地的教研教改信息,周密安排我校教师外出参加上级教研活动,从而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脉搏;在教师外出教研乘车方面,坚持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从老师们期末交来的培训汇报材料来看,普遍反映有一定收获,能提高自身课堂授课能力和教学效益。

  8、落实了有效的奖励机制

  ①、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一学期对发表的或是获奖的教师论文实行分等级奖励制度(具体奖励办法见细则);

  ②、为激励教师加强自学和自修,促进教师的整体成长,对积极参加组上和学校教研活动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的教师,根据读书随笔和教研记录等情况,一年度评选学校教研先进个人;

  ③、根据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情况记录,一年度在全校评选出2个优秀教研组,以促进教研工作的有效落实。以上评出先进个人或教研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2

  我校自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始进行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校能加强领导,规范管理,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校课改实验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和逐步深化。

  (一)健全完善“教学、教研、培训”三维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是一种灵活务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为教师提供教学交流研讨平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研讨活动,今年我校继续对这种教研形式进行强化和改进。首先,每周的“校本教研”做到“四个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讲人。其次,能充实教研内容,拓展教研的深广度。每周研讨的主要内容是:

  1、学习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的优质课和专家讲座的影碟;组织教师学习《福建教育》、《明日教育论坛》等刊物,并积极撰写课后反思、体会,踊跃向刊物投稿。

  2、研究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备课。

  3、针对学习中的困惑,商讨对策,统一认识。

  4、上课实践,一人执教,大家评析。研讨要注重实效,提高教学研究的效益,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有效落实,推进课改实验全面、健康、深入地开展。每位教师均要做到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公开课、听课18节以上;每个练习单元均要在教学笔记上撰写一篇课后反思。学区将通过观摩研讨,教研沙龙,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机制促进横向交流,共同提高。

  (二)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动课改实验工作。抓实验启动年级、带动滚动实验年级和非实验年级。我校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经费紧缺,课改实验教师包班的多等问题,因地制宜,在教育教学实施、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方法、教研形式等多方面,研究确定推动农村课改的措施。要继续开展城乡课改手拉手活动,加强与课改先进校的联系与互动,通过手拉手帮扶活动,共同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我校能从本校办学特色出发,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等,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或研究项目,有计划的制订实施方案,开展实验研究。能积极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立足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教改实验,浓厚科研氛围,倡导教师人人参与教研、科研工作;我校能加强科研制度的建立,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存档。

  (三)建立完善质量监控机制。我校能切实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在落实教师教学的各环节中,能着重强化教学反思;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教师听课制和教学开放活动,通过课堂开放机制加强督导、相互促进;能继续坚持并完善随机质量监控机制,通过教学管理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检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切实重视毕业班的复习考试工作管理,既能遵循教育规律,又能讲究策略、科学安排。

  本校教师经过认真学习课改理念,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具有较强的课改理念,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课改年段的老师能依托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科与学科之间有机整合。特别是通过校本教研,本校的教学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教育观念的变化。参加课程改革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教育观念的诸多方面开始形成共识,如,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求得师生共同发展;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赞赏和信任学生,满足学生需要;老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体现了人文关怀;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等。

  2、课堂教学的变化。许多课堂一改过去封闭、呆板、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把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呈现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师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赋于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上学生变得活灵活现,富有朝气,充满自信;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敢于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这种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现象已经开始出现。

  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已经看到了初步成效,虽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必须往前走,只能向前,不能后退。我们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3

  本学年在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在各教研组以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研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把教研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切实改进教研工作,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为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培训工作

  1、培训目标:通过校本培训,解决学校、教师所面临的具体实践问题,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学校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自身的各种资源和潜力,推动教师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秀,业务精干的科研型、创新型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全面、整体发展。

  2、培训思路:确立“人人为本、科研兴校、理念治校、质量立校。”的思路。把过去的工作加以改进,把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作大胆的创新。

  三、主要工作

  (一)、狠抓学习与交流,针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还很薄弱的现状,我们采取了如下形式进行学习。

  1、形式上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培训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

  2、内容上除学习外,还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并摘抄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利用教研活动经常组织教师对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法进行交流,共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有针对性,时效性,督促教师学习和自觉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事实证明:“通过学习,教师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提高”。教研活动推动了新课程改革,使开学初计划落到了实处。

  尤其是田霞云老师的数学课,她除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环节和方法安排的新颖,课堂气氛活跃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教师启发得当,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寓教于乐渗透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向彩霞老师的作文示范课体现了小组探究的合作方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探究问题,并及时反馈,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气氛中自主学习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4、倡导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自我提高培训。本学期我校一至六年级各级分别选派一名语、数教师分批到铜仁听专家和名师授课,有效地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也带动了其他教师的学习,整体提高了本校教师的素质。

  (二)以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为宗旨,组织教师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了备课、上课。有效推进道德课堂顺利进行。

  1、狠抓集体备课:

  ①教师集体备课前熟悉学生,做到“四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公开教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公开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教与学相结。

  ②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备课、听课活动,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制度,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负责,分科分组定内容学习、备课、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不断优化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以做到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加强常规听课,鼓励教师多出精品课,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后注意评课,同时实实在在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评析,且做好了记录。

  3、倡导推门听课,为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提高教师心理调控能力。在本学期中,我校积极倡导推门听课,教研组长及中层领导不定时推门听课,并做好指导。各教研组长推门听课节数每学期不少于10节。

  4、指导课后评课,对于每一节课,每一个做课教师来说,只听不评达不到提高的效果,所以,指导教师确实有效地实事求事地进行评课,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导向性建议。并做好记录,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组织保证措施到位

  为了使教研活动的开展得到保证,行政领导要主动配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督促和指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保证教研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

  五、总结经验,稳步发展

  一学年来,我们坚持了每周教研活动,收效很大。但由于能力有限,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批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校会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使校本教研工作更上台阶。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4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而不学,工作就将平庸;教而不研,教学就会凝固。尤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校本教研则更显出它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学校内部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提升办学品味,实现育人目标,我们实验中学紧抓课改的契机,以研促教,以研兴校,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网络,确保教研机制的畅通运行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教研、教务处——教研组——备课、课题组——教师个人”四级教研网络。以教研、教务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成员更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我们深知,有了搞教研的领导,才会有一个热心教研的教师群体,领导如不沉于教研之中,教师也很容易袖手旁观,或者蜻蜓点水,做一些表面文章。因此,我们根据领导组成员的不同学科特长,人人分包教研、备课、课题组,参与并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包教研组的一切教研活动。学校出台了关于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四级教研网络中的每个主体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要求,并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和学校的《教师积分管理办法》挂钩。

  二、强化师资培训,搭建校本教研的学习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校本教研的客观因素,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要使教师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永立潮头,不被淘汰,并且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搭建学习的平台。

  1、抓好教师读书工程。

  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前提下,为每位教师订购了一份学科杂志,并新近购买了上万元的课改书籍和电教软件,供老师们借阅和使用。《走进新课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风景这边独好——一位家长心目中的洋思中学》、《敬畏教育》、《走进校本教研》、《不朽的智慧》等理论专著或刊物,是学校要求教师必读的内容。我们还创办了《教师学习园地》、《班主任学习园地》及《实验中学报》,以便老师们及时了解前沿信息,关注教育动态,开阔教学视野。老师们每人每学期完成一本学习笔记,学校定期检查,量化评比。

  2、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实现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但我们认为它决不能只局限于本校,参与者当然也不应该完全是本校的人员,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与专业引领,校本教研会产生低水平反复的危险,自然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因此,我校曾先后邀请(略)。专家们的来校指导帮助老师们揭开了校本教研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解开了不知从何处入手开展课题研究的困惑,进一步加深了我校教师对课改新理念的理解,坚定了老师们开展教学教研工作的信心。

  此外,我们还诚聘(略)。教研员与我校一线教师的合作,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教研室几位老师的参与无疑可以为我们的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理论支持,能给同组研究人员以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

  3、启动了“115实中教师外出培训工程”。

  我们在“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扩大了培养范围,拓宽了培养对象,将全体教师纳入专业培养计划之列。迄今为止,我校共花费8万多元,先后派出70多名业务能力强,善于研究的中青年教师赴江苏、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学习考察、接受培训,共138人次。而且凡是外出学习的教师归校后都必须当好“二传手”,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作详细的汇报,说认识、谈体会,将外地先进的教育理念、课改经验为我所补,为我所用,从而做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资源传导和共享,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逐步完善教研、备课、课题组管理制度,营造“百家争鸣,共同成长”的学术氛围

  课改实验是一件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光靠教师“单枪匹马”必定难以取得成功,因此,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便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强化教研、备课、课题组的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努力:

  (一)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注重实效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个人特长,体现同伴互助的精神,让教师从彼此身上汲取灵感和创意,从而使个人专业水平得以成长,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1、操作方法

  ①确定集体备课次数

  [组内每学期的集体备课次数应至少与本组教师人数相符,如:组内教师共五位,那么该组本学期集体备课至少开展五次。]

  ②确定备课内容

  [各组根据学科特点及本册教材的结构情况进行选择,每次的备课任务可以是一课,也可是一个课时。]

  ③个人准备

  [每次活动只针对同一课进行,组长提前布置任务后,组内成员便要投入到认真地备课中去。]

  ④集体研讨

  [大家就自己的教学设想畅所欲言,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彼此成为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来源。]

  ⑤优化设计

  [通过交流讨论,集各家之长,避自己所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⑥公开授课

  [每次活动只选一位老师承担本组公开授课任务,授课人选由组内在集体研讨之后通过抽签来决定,并要确保每学期每人都有讲课机会。]

  ⑦听课评课

  [组内成员都须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评课不可流于形式,授课亮点当然可以提,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却不能避而不谈。要求评课做到“三个一”,即: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

  ⑧自我反思

  [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教师都要撰写教后反思,思收获、思困惑,将教学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

  2、强调事项

  ①集体备课是一项群策群力、凝聚集体智慧的活动,深入地交流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所以讨论之前,人人都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不是等坐在一起时才去准备、去思考。研讨过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争辩者、商榷者,人人都要踊跃发言,不可只是坐视旁听,或敷衍了事。

  ②集体备课并不是几位老师把各自的教案进行比照、融合、提炼,然后大家拿着相同的教案去上课,而是要求每位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的智慧,又能体现个人的风格。忽视个性,如出一辙的教学有悖我们开展集体备课的初衷。

  ③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是保证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那么课后的自我反思却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集体备课倡导老师们要会反思、常反思、善反思。需要老师们通过坚持撰写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途径,将课改中的得失物化为文字,进行教学反思。着重思考六个方面:思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思失败之处,寻找改进措施;思机智之处,留下瞬间感悟;思学生的不同见解、思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思今后的改革创新。教后反思的撰写可长可短,即使只言片语也都是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3、制度与措施

  ①各年级各学科均须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②由备课组承担集体备课任务,备课组长为负责人。

  ③各小组根据本组情况确定备课时间、地点、内容,并发通知给校级领导及教务、教研处。

  ④组内的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详细的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讨论意见等,记录内容由备课组长保存,并于期末同本组其它活动记录及工作总结一并上交教务处。

  ⑤教务、教研处随时检查各组集体备课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二)以课题促课改,以课题促教学

  校本教研必须有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才能促进教师教研质量的提高,而最有价值的课题,则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最讨厌的一件事——上学。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我要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火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张照,留作幸福的纪念。”这个学生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应该很有潜质,但为什么竟对上学如此的深恶痛绝?又如:课堂上,我们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可学生为何硬是听得昏昏欲睡?再如:课后作业布置不少,可为何总是收效甚微?学生记忆英语单词费尽心血,可为何仍在老师考查时脑中羞涩?在教学实践中,有太多这样类似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而这解决的过程,便成了最有意义的课题研究过程。

  明白了课题研究的实质,我们就更坚定了广泛开展研究的信心。自课改实施以来,我校教师连续申报立项市级课题5个,县级课题9个,校级课题14个,参与研究者共106人,基本达到科任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目标。为了将课题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多次邀请市、县教研室专家来校指点迷津,并积极召开了课题组工作汇报座谈会。教研、教务处随时进行督导检查,要求各组积极开展调查分析,要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及时掌握同类课题研究的动态,忽忘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小结,将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感受付诸于笔端,用文字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能围绕所研究的课题,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课题的立项到现在,我们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也深深地感觉到,开展课题研究的确不容易,但我们始终相信,它必将对解决老师们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专题研讨,经验交流

  我们要求各组要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经常性地进行专题研讨。要围绕课改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一周活动一次,有计划、有计录、有总结。学校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还通过组建,“学科教研论坛”“经验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一个好的经验,变成了多个人的经验;一个新的尝试,大家一起关注完善;一个新的观点,大家一起铭刻于心。一次次的“共鸣”与“争鸣”使老师们不仅收获了理论,与收获了反思与实践的勇气与信心,使我们深深地感到要使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校本教研就必须落到实处。

  (四)成立“青蓝工作室”,“以中带青,以师带徒”,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温情小屋”

  根据不同的学科,我们成立了语文、教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七个“青蓝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由同一教研组内经验稍有欠缺的青年教师与业务精湛、又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组成,每室四、五人,按照要求开展活动,从备课——研课——导课——磨课——上课——评课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案例研讨、论文评点、形式多样,茶座式、沙龙式不一而足。

  “精品课”:发挥作为导师的骨干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每一单元提供一堂观摩或研讨课,供组内成员学习。

  “教学争鸣课”:工作室内教师选择同一教材上课,同课异构,比较讨论,取长补短,求优摒劣,以求螺旋上升之效。

  “会诊课”:组内指定一青年教师上课,针对其教学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组内讨论诊断后,该教师再上直至满意。

  “录相反思课”:学校将分批、有序地为所有科任教师自选的一节课进行全程实录,以便授课人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发现得意之举,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更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青蓝工作室”的成员将有优先录制权。

  这样的一个学术团体,改变了以往“师徒结对”的一对一,研讨气氛不浓,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弊端。“学而无友必然孤”,这样一个工作团队,大家相互请教,广泛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导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学员没有低人一等的拘束,思维在这里碰撞,操作在这里完善。年青老师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方向和讨教解惑的对象,而导师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点,暗中较劲,发挥个人所学,把本工作室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各个团队喊出自己的口号——“为自己鼓掌,为别人鼓掌”、“你的成功里有我的付出,我的成功里有你的汗水!”。团队成员之间努力建立一种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和朋友的全新观念。学校教研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研工作重心的下移、从“输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转变。

  四、以竞赛为平台,大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定期举办“课改之星”评选大赛,重建评选制度,凸现三大亮点:

  亮点一:在常规课堂教学、平时教案两大评比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丰富,增加了教师平时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赛后反思、平时作业布置及批改三个部分,使其评价更加全面。

  亮点二: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力求体现“以学论教”的课改新理念,除了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因素之外,更着重去关注教师引领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交往、思维以及目标达成状态。

  亮点三:通过三届比赛激烈地角逐,学校共有(略)等16名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但锤炼骨干、树立典型仅是我们举办这一比赛的目标之一,同时,我们也力求借此活动来推动全校听课、评课教研活动的积极开展。所以,我们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在组内通过预赛后产生,凡具备参加“课改之星”评选大赛条件的教师均需参与组内预赛,于是,听课、评课活动蔚然成风。“课改之星”竞赛的平台,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整体素质地提高。

  五、在“合作、竞争、共赢”精神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际教研活动

  (略)

  六、创建教师校本教研档案,积累校本教研有形成果

  学校给每个教师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目的在于:记录教师的校本教研成长过程,展示教师的个人素质与奋斗成果,为检查和评价提供真实依据;建立积极的反馈调节机制,促进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发现并诊断个人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体验成功,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学校领导可以借教师个人档案了解本校教师队伍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经验,并及时推广,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七、重建教师考评制度,推动校本教研工作持续性发展

  在对传统考评制度反思的基础上,我校重建了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科研考评制度。在原来“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课改之星”、“学科带头人”的'台阶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教科新秀”、“教科能手”、“学术带头人”的评价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教师教科研奖励办法》及《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办法》,对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及教研、备课、课题组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而且把教研成果也作为评选优秀教师、职称晋级,甚至是能够参加外出培训的重要条件。

  考评办法包括了教师本人在内的多元参与和多样化评价方式方法结合的原则,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师德、教育观念、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教科研情况,促进教师有效反思,不断进取。

  八、艰辛探索中,成果初见端倪

  在与校本教研同行的探索中,我们实验中学上下一心,努力实践,收获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一)学校的飞跃

  短短五年时间,一所刚刚起家的初级中学竟一跃成为一所有口皆碑的“市级示范初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教科研能力的增强有着莫大的关系,与学校建立的“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学”这一运行体系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的成长

  (略)

  (三)学生的发展

  (略)

  课堂上,艰难生涩少了,生动鲜活多了,愁眉苦脸少了,会心微笑多了。学生们积极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尽情体验着与老师、与其他伙伴同品共享的学习愉悦。

  九、问题与反思

  当然,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行为,我们还是刚刚起步,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尝试过程中,我们还存在有许多困惑和不尽人意之处。

  1、校本教研中的案例研究还停留在表面上。

  2、教师间虽然有了同伴的互助与横向支援,但仍需更多纵向的引领。

  3、少数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仍很肤浅,认为开展研究就是要著书立说而且还会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部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仍处在“要我做”的状态,还没有真正理解“教学即研究”的内涵。

  4、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高,有许多宝贵的东西我们还不善于发现而总结,这是很可惜的,这就更需要加强学习,丰富我们的头脑,培养我们的研究精神,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

  5、校本教研经验不足,急需向其他先进学校学习,来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十、发展思路

  1、继续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探索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绝大多数教师对此在理论上是明晰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经验管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我的书”的苦干作风,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科研对于部分教师来说仍处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生根于老师们的教学需要,才能真正兴起并逐步壮大。

  外在约束是基础,内在激励是升华。我们将继续努力激发教师发展的欲望及潜能,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内容。不断地引导老师们坚持终身学习,在危机意识中超越自己;坚持教育叙事,在教学智慧中发现自己;坚持行动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坚持教学交往,在师生沟通中发现自己;坚持参与现场,在关系活动中提升自己;坚持合作反思,在总结经验中提高自己;坚持协同跟进,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2、重视案例研究,倡导深入反思中提升自我

  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它的来源不仅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不仅包括教法、学法,还包括教师、学生的成长等方面。针对我校过去案例研究浮于表面的不足,我们将要求老师们在今后的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一到两次案例分析,以便对自己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或故事进行追述与反思。这些故事如果不加以整理和研究,过后便烟消云散,而稍加关注,并作剖析,就可从中感悟到某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把这些故事转化成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教育思维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实践进行反思,以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今年,我校将投资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和校园网,为了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切实开阔教师教学视野,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我们将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并要求每位教师除了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校外教育教学先进理念,教育科研的实践创新等相关内容外,也需积极地将自己的教学反思、优秀设计、优秀案例、教学实录等放到学校网页上,同教研组的教师网上跟帖评论。

  4、“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服务制度。

  校本教研的服务,包括专业支持、校本培训经费、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保障,就目前来讲,最主要的是建立教师教研专业支持制度。

  学校要创造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支持环境,和专业研究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教研人员做学校的教研指导,并通过开展深入且频繁的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学校教研的整体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将在新课程“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广阔天地里,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凭借“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在执着教学的背后痴心不改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升华教学的行为,用行动来擦亮教育的梦想天空。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要求重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学校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本学期组织了10次公开教学等一系列教研活动。这些活动在分管校长的督促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这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

  1、把课堂作为教研主阵地,让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尽情的展示。

  本学期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平”,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在学期末检查时发现,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期初计划去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也有部分教师的工作不尽人意,搞形式走过场。

  2、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充实了校本教研内容。

  本学期拟定要求12位年轻教师定时定点进行公开教学,然而因为各校忙于迎省检的各项工作,使得这项工作没有进行到底。本学期实际听取了10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和两位教师的汇报课。通过执教教师的课堂展示,我们惊喜的发现,年轻教师,比如刘静、黄晓燕和祝永芳等都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着良好的课堂组织和教材驾驭能力,有着谦虚好学敬业态度。应该说每听他们一堂课都是一种学习和享受,是一次观念上的刷新。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教师放弃了这一次次的学习机会。

  3、根据县教研室的工作部署,我们举行了高年级学生数学日记和小论文评选推荐活动。

  学生数学日记和小论文的撰写是我们学校的“软肋”,唯有朱根荣老师每学期坚持对学生进行指导练习。为了完成县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朱根荣老师带领高年级数学老师团结协作奋斗,高质量地完成了教研室下达的任务。

  4、教学设计现场比赛,提高了教师教材处理能力。本学期有13位教师参加了教学设计现场比赛。通过比赛,教师们认识了教学设计是教案的最高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文本资料。虽然教师教学设计的质量有异,但他们对教学设计的认同以及追求卓越的态度值得赞许推崇。为了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撰写教学设计,给全体参与者按质量分奖级颁发了获奖证书。

  5、《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记载》的填写不全面也不够规范

  学期末常规检查时发现,不少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记载》填写不全面,如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两个案例,有的教师只写了一个,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小结没写,后面的自评记载也没有登记。有很多地方填写的不规范,把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案例写成普通教案,村完小有的教师写成班主任工作小记,还有甚者把“六一”相声内容抄进去。其他项目的内容也写的不理想。此项工作今后要加强指导与引领。

  6、要重视教学反思,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载。可是真正重视并且积极认真反思的教师为数不多。在此方面日后要加强。

  7、加强校本研修,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容量,以及业务现状,我校今后应该充分利用培训资源特别是农远设施,加强校本研修,多渠道进行教师校本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每学期要把教师校本研修情况载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记载》档案,这样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一定有促进作用。

  我们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取得的一点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法,不断创新模式,使我们的教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走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之路。

【关于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通用5篇)】相关文章:

1.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范文

3.学校一学期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4.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5.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总结范文

6.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范文

7.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总结(通用5篇)

8.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15篇

上一篇: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总结 下一篇:特殊学校德育发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