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也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我做这个爱读书的园丁已近12年了。实际上我觉得儿童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要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
以爱心为阳光建造美丽的生命园林
“亲其师,信其道。”孔子留下的千年古训我想我们每位老师都想做到。如果一味发脾气指责学生的错误,收到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经过实践我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招数,叫做“退三进一”。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但撤退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退三进一”。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的大金矿。
一次我把班里违纪的孩子请到办公室去促膝长谈时,有同事反问我:“他们年龄这么小,你和他推心置腹的他能听懂吗?一点效果都没有,还耽误你批作业的时间,把家长请来就是了。”不,我说不然。我从不认为轻易跟家长告状能解决事情的根本,也从不认为告状能显示老师有多么高的教育水平,我更从不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听不懂道理为由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与指责,只要你用心观察,那一双双清澈的大眼睛小眼睛里装着多少纯真与善良啊。而且实践证明:把学生当作捣乱分子、老师的附属品,都是错误的。所谓“良师益友”,不能带哪怕是丝毫的个人情感色彩。
我和学生有个心灵之约:不管大错小错,只要性质不算特别恶劣,保证再一再二绝对不再三的情况下我会和他有个密约。看,凯森,翼飞,宸恺,到现在的云飞,安安,堃堃,天一……都变成了课堂上积极发言,遵守秩序,有礼貌的好孩子。爱如空气,人人需要;爱如阳光,沐浴温暖。爱是一个博大如海的字,它会让你收获沉甸甸的惊喜、欣慰和快乐。
以责任为土壤享受幸福的生命园林
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就会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我也把它当作从教的最高准则。我对学生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教每一项技能时都会思索它们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是否有长足的帮助。大到课上的知识传授、作业完成,课下的常规纪律、放学路队;小到衣角衣摆鞋带的整理和擦桌子时叠成小方块的抹布,我都事无巨细,不吝指导。我教过的学生都很熟悉这样几句话:“事不过三”、“言必信,行必果”、“不和任何人比,只做最好的自己”、“凡事尽力而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这件事情的过程”,而我也时时刻刻以这几句话为信条,言传为辅,身教为主。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和班级活动上都付出最大的努力,哪怕结果并不如意也无怨无悔。
以家校合力为肥料滋养葱郁的生命园林
班级管理想保证有序的进行,其中还离不开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家校合力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最大力量。从教以来不管是哪一个班,我都得到了家长朋友们有形无形中的大量帮助,而对他们最大的回报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他们沟通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与不足。基本上每天晚上整理完家务之后我都要坐在书桌前回想学生一天的在校表现,并有选择的与其家长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以便及时应对教育。
有人说,全心的付出就像在山谷中大喊一样,是有回音的!我深信不移。每当班级或学校有活动时,家长朋友都会献计献策,奉献人力物力甚至财力。去年我们班给玉树灾区孤儿捐赠棉衣的时候,一位低调的家长以全班孩子的名义购买了56套崭新的保暖内衣,当收到快递公司送来的几箱衣服时,当看到购买衣服所花的费用时,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家长这些无声的支持也是我工作中前进的动力。
以追求为雨露浇灌永恒的生命园林全心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的硕果。这三年来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班的成绩都非常优异,每个月我的班级都被评为五星级班级,连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或优秀中队。09年,在庆祝教师节25周年之际,我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这些荣誉的获得不断激励着我,指引着我前行的道路。
因为:
没有一个职业,如教师一般,面对的永远是鲜活的生命;你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心灵的碰撞与汇聚!
没有一个职业,如教师一般,耕耘的是荒芜的心灵,收获的是心灵之树的枝繁叶茂!是生命的园林!
没有一个职业,如教师一般,守望的是明天最灿烂的希望……
【个人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相关文章:
铁路个人述职报告09-11
医院个人述职报告09-11
年级主任个人述职报告09-26
护士个人工作述职报告10-22
个人述职报告(通用7篇)09-11
个人述职报告(通用6篇)09-11
简短的教师个人述职报告09-02
个人述职报告(精选5篇)08-04
竞聘述职报告04-19
传媒述职报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