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8月10日,我进行了为期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自己和几个朋友办的美术工作室做教师,其中有5岁至14岁的小朋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其进行美术动手绘画基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等的艺术培训。这次实践的目的有三个:亲身体验教师的工作,发挥所长,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深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行为特征;检验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
为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我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记录资料,里面包括有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说话特点、性格类型推论、表现美术特长等等,这能直观地看到他们的不同之处和差异程度。但这些都只是基础工作、皮面程序,要想精确、科学地分析、结论,还必须通过测试方法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由于条件所限,我未能完成这一步骤。这是本次实践中的一大缺陷。
每天的课程是简单重复的。前十天的时候,上午教小朋友美术理论知识,再进行画画训练,下午完成图作后再针对作业对其进行讲解。后十天的时候,就教他们一些艺术设计基础知识,进行一些这两个角度上,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表现出来的很不一样,同龄的之间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个别差异。我虽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但我认为在学生专业补习班实践能拓宽我的眼界与知识面。小孩子纯真无暇,其表达的是内心最为真实的东西。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在转变,比如在认知方面:创造力、想象力发展;在社会化方面: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具体来讲,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有两个局限性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我想思维。
首先,思维的片面性指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对此,我们用两根小木棒对想朋友们作了测试。用两根长短相同的木棒,但摆放方式不同,先把两根木棒摆成平行状,第二次把木棒摆成一前一后。测试结果表明:5至7岁小朋友较难集中注意力,所以不能给予答案;7至10岁小朋友知道前一种摆法是两根木棒等长,第二次摆法,大多数这一年龄的小朋友都认为摆得往右靠一点的棒子长一点;10止14岁小朋友对前一种摆法与7至10岁小朋友表述相同,当他们被问到第二种摆法时,他们会试着把木棒移动到平行位置再作判断,不过这一现象并非占大多数,这可能与小朋友各自因素有关。但就此我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思维发展层次是不同的,同一年龄的儿童对待、处理事物的方式也出现差异。只是这一差异是否显着,或说这差异来源是什么则有待进一步的计算。
其次,“自我中心”即为“我向思维”,是指儿童倾向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进行思考,即他们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这时的小朋友还没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这一点,从我对小朋友的日常观察中可体现出来。如,有几个小朋友,他们有个通性,就是极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看到某个小朋友的说话做事与自己或周围不一致时,就觉得“他不应该这样”,“他应该受到老师的惩罚”等。总结起来,我认为小朋友们爱告状有如下几个原因:一、对老师的要求或自己知道的一些道德要求堪的过于僵化,是非对错“黑白分明”,不懂灵活处理事情;二、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讨好老师,这点突现出小朋友开始“自我评价”,有功利心和自尊心;三、用告状来发泄对其他小朋友的.不满,或报复与自己有小矛盾的同学,虽然告状并非都出于恶意,但事事告状,时时告状就是不好的,告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告状”导致儿童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会全面地认识别人,时自己也变得心胸狭窄了。而且你告我,我告你,长此以往也影响小朋友间的友谊和团结,阻碍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从另一角度看,他们在道德发展阶段中属于习俗前道德,处于外在控制时期,服从于得到奖赏、逃避惩罚的道德原则。所以,他们时常表现出爱受老师表扬、爱打小报告,有从众心理,看到某个小朋友做得好被老师表扬,自己也会学他,使自己深得老师宠爱。
此外,我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绘画的接受程度有较大差异,犹其在5岁与6岁的小朋友间,5岁的小朋友任老师怎样一笔一划教画画,都画不出来,而6岁小朋友则能根据老师画的模板,创造出更多漂亮的画,或是给模板加工,这两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虽可以说只有个过渡期,可绘画能力却相差甚远,其它能力也是如此。不过,也有极个别性格特别外向活泼的小朋友,虽只有5岁、6岁,绘画、想象力都发展得很好这也许跟其遗传、天分而和家庭的教
养有关。同时,我还认为,艺术方面的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性格较为开朗外向的,在这方面也会发展得较为完善。
虽然只有短短20天实习时间,但我达到了我自己的预期目标和要求,受益匪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个暑假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得还可以,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这次实践真的收获不少,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有效形式和渠道。在实践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服务活动,磨练了广大学生意志,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
【2018年8月广告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体育专业社会实践报告09-29
汽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07-31
审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07-24
电视台广告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7-13
会计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5篇11-24
师范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2-22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2-30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公司社会实践报告12-14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1-03
广告专业实习总结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