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培训心得体会

2021-10-08 培训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康复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1

  三个月的骨干护士培训在我们努力学习及不断的成长中即将结束,我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到省肿瘤医院学习。三个月虽然短暂,但贵院的优质护理及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病室温馨、舒适,设施尽显人性化:病区的环境就像人的脸,让人感觉舒心,良好的环境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病区的走廊两旁精心摆放着的常青植物,护士站旁挂着的一排排千纸鹤,墙壁上张贴的一张张大红福字,便民箱、阳光活动室,微波炉、爱心书架带给患者以家的温馨。聆听箱、精美的护患沟通园地及时接纳患者的意见聆听患者的心声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实行门禁系统,加强陪人的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全院推行9S的管理,时时保持病房的整洁、有序……….

  第二、健康宣教形式多样,护患互动频繁:除了医护平常热情的口头宣教以外,医院内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栏及宣传手册,随时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成立天使播音小分队每天为患者广播健康教育知识。定期为患者举行专家讲座,开展造口俱乐部,粉红丝带俱乐部等形式各样的护患联谊活动,增进护患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同病种患者相互传递疾病的康复及护理心得,找到了心灵倾诉的港湾。

  第三、严格细致的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制订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对新进护士采取岗前培训,下科室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带教,消除新护士下临床后面对患者的迷茫,对在职人员根据能力不同采取N1—N4不同层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进修、实习生在理论、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严格的带教考核,让我们学有所获,不虚此行。加强专科护理培训,如造口培训,PICC培训等造就专科护理人才,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心灵关怀小组等,让护理人员有共同的交流平台。给予护理人员出国进修的机会,让护理管理理念跟与国际接轨,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研及书写学术论著,增加护理人

  员的职业成就感 。

  第四、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增强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文素质,避免医疗纠纷。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院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例如小心地滑、禁止向窗外抛杂物、注意安全、防跌倒、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纠纷。 建立“天天读本,”要求护理人员人人閲读并签名。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工作

  中的点点滴滴,提醒大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将安全隐患勒杀于萌芽状态。

  总之此次培训值得我学习及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将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结合本院实际,全心全意贴近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为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做出贡献,不辜负领导及老师对我的期望。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2

  首先,感谢院领导、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培养以及各位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让我有幸参加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五届“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班”。也非常感谢每位为我们倾囊相授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在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中,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在理论学习中,授课老师以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讲解,不仅使我获得了康复科常见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糖尿病、颈肩腰腿痛等)的护理常规,护理要点,而且提升了我对骨科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知识,并且还学习了康复评定的内容及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假肢矫形等方面的知识。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理论与技能的提升,是理念、高度和技术的洗礼。首先,更新理念:如对康复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疗养,不是患者的后期治疗也不是中医+理疗,而是对功能障碍者运用训练、补偿、增强等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等。其次让我认识到疾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新的技术:如清洁间歇导尿,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训练,良肢位的摆放等,并对心肺康复的新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临床实践不仅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让我学会了如何管理病人,如何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做好带教工作,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临床实习阶段也是最紧张的阶段,在此我们每个人需完成理论结业考试、操作技能考试,PPT的制作与汇报;并于10月29日到郫县郫筒中心敬老院开展了由四川省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康复医学中心总护士长杜春萍和康复医学中心脊髓损伤病房副护士长蒋红英组织的以“康复护理在身边,老有所护功能健”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

  这次的学习也让我有缘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护理同仁们。我们在学习中互助,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从她们身上使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医疗职业者的谦虚、严谨的精神,踏实的工作态度,对病患的用心,对同事的呵护。

  如果把以前的学习比作“量”的变化,那么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是“质”的飞跃,我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去体验,去领会。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不读书行再远的路也只是个邮差。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学以致用,不断进取,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以专科培训为基点,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3

  我是20xx年毕业的新进教师,现从教于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中我的专业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方向,对于特殊教育的学习并不深入,对孤独症更是了解甚少。通过这次为期六天的学习让我更深的了解学习了关于孤独症一些概念特点、教学方法等。

  在大学的学习中对于孤独症的了解全部来自于谢鸣教授的自闭症选学课中,由于是学前教育系所以在实习也是在幼教机构中没有实际接触过这些类型的儿童。这次的学习培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体验到不同的学者专家对于孤独症的不同的看法与研究。我相信这对我以后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王梅教授的学识渊博、刘劲老师的风趣活泼、刘明清老师的严谨认真、柳瑞兰老师的来自于实践、胡金秀老师的学术的专业,这些都让我为他们的知识所折服!深感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对孤独症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一想到即将入学的两位孤独症学生,我身为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六天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梅教授的课,她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但我更佩服她的是她深入到实践,实心实意为孤独症儿童发展的精神。我觉得这是现在社会上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所缺少的!只有真正深入实践的专家才能有自己的东西,才能在给我上课时生动有趣又能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印象中记得王教授在课中举了一个列子:一个孤独症儿童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她回答了七八次"因为近视"等原因,最后在儿童第九次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时她把眼镜摘掉了,这时儿童笑了,不再继续问了。此刻我想到了来我们学校预报名时那个一直问她妈妈"这里有个洞"问了10遍的孤独症男孩他想表达什么。他是否是想让他妈妈把手放进洞里,他是否是想把洞堵起来?他是否只是问问而已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这些都让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是柳瑞兰老师,在课的开始了解到了她是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那时的我对她充满了同情!而在之后又知道她为了她的孩子不断学习孤独症的有关知识康复训练她的孩子同时又创建了康复机构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和家庭。那时我对她肃然起敬!那是怎样一种毅力才让她坚持到现在!那是怎么一种胸襟才让她忍着内心同样的剧痛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别人!她让人同情同时也让人觉得可敬!她的课与她一样的朴实无华同时也对我们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特别是她所讲述的个训课的环境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学教法。她的课都是她多少年来的经验精华,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规律。我在她身上受益非浅!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4

  通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感觉对自闭症儿童的补偿教育重要并不仅仅取决于课程设计本身,还取决于实施补偿教育中教师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与行为。

  1、要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闭症患儿普遍表现出对亲人没有依恋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问题行为。这些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往往会让父母都觉得很绝望。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实施补偿性课程的前提是接纳孩子,无条件全方位地接纳孩子。这个原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解问题行为,宽容刻板行为,缓解损伤性行为,保护好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2、学会走近孩子的世界

  自闭症孩子像是和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我们和他们之间有很大的隔阂。真的像有些人诗意的描述:这些孩子是星星的孩子。正常的人在交往沟通中尚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更何况这些被人们打入另册的自闭症孩子。教学行动守则的第一条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第二条就要更进一步,走近孩子的世界。不是“走进”,是走近,每个人都无法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我们只是希望能去靠近他们,走出互动的第一步。

  3、行为训练比智力开发更重要

  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训练中普遍有这样的误区,重认知,轻生活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少自闭症孩子记忆力不错或者有某些方面特长,家长在为孩子不是弱智庆幸的同时,也走进了认知学习的死胡同,很多机构和教师也有此倾向,这样的孩子虽然可以学会很多特殊本领,可是很难主动进行社会交往与沟通,独立生存与生活,他们的情绪行为问题还会为今后的父母、社会的抚养造成很大负担。

  4、情感沟通比语言本身更重要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自闭症儿童很多都有语言,有的孩子很能说,但是他们的语言缺乏沟通作用。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个原则,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沟通交往比语言本身重要。不要在课堂里让自闭症孩子仅仅是模仿语言本身,而是要着重让语言发挥其沟通功能。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5

  20xx年4月2日—3日我有幸在第七个世界自闭症日来临之际参加了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组织的“自闭症儿童评估与干预”培训班。在这充实的2天学习中,我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小俚教授、胡晓毅教授、澳门身心医学会刘建新教授等人的`讲座。内容包括:自闭症评估与干预新技术、自闭症早期教育干预、沙盘心理疗法应用于儿童自闭症治疗、自闭症儿童早期诊断和综合干预等等,通过参与此次培训我感想良多,现分享其中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此次培训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病变引起的发展性障碍。因此有着特殊的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隔离、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困难、刻板的行为障碍等。对于自闭症儿童,还有一种说法“星星的孩子”,美丽而孤单地生活在遥远的世界里,好像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他们的思维模式大大限制了在心智解读、中心聚合、执行功能方面的运用。例如:在心智解读方面:与人交谈时,只会留意到对方说话的表层意思,对一些语言是完全听不懂的;在中心聚合方面:对一些图片不会纵观,只能倾向过分专注于细微的事物;执行功能方面:他们缺乏弹性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

  其次,我更多的了解一些对于自闭症干预的技能。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小俚教授介绍了一些比较新的自闭症干预的技术:眼动技术、电生理技术、脑调控技术、3D教育技术。之前对于这些技术我都是一知半解,但通过李小俚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对这些最新的干预技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在澳门身心医学会刘建新教授的带领下分享了不少自闭症儿童参与沙盘心理治疗的案例,在案例的分享中我看到了沙盘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神奇”疗效,并在刘建新教授的带领下体验了沙盘心理疗法团体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我即是治疗师也是来访者,在不同的角色中体会着不同的心理体验,2个小时的体验活动让我对沙盘治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期待能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沙盘治疗,并把沙盘治疗应用在我所管理的自闭症青少年身上。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6

 如果,有人说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那么,康复治疗则是医生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杖。

  在中国,人口老年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紧缺的情况愈来愈明显,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患病的人数与日俱增。

  残病人员得不得积极康复治疗,不能恢复正常的日常工作,甚至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结果,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人们也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想国家会越来越重视康复医学。

  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发展处于成长状态,规模还未全面,而伴随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与老龄化上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伤残病人需要得到专业康复医生·呵护与治疗。只有这样,病人才能够得到完好的治疗。因为很多疾病后期它主要需是保健与康复。而不是专科医院相关专业治疗。而专业的临床治疗为康复医学治疗奠定坚实基础。而康复医师为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康复医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医学资料反馈给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者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者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理能力,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让病、伤、残者得以自理自立自强,提高生活的质量,以及幸福指数。

  康复医学是一种理念、指导思想,需要渗透到整个医疗系统,包括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为主线,或许局部或者系统功能无法恢复,但仍可带着某些功能障碍而有意义、有成效地生活。让病、残、伤得以融入社会。从而降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整个社会以和谐安全。

  康复医学包括预防、早期识别、门诊、住院和出院后患者的医疗计划。医务人员用三维的思维拯救病人,注重身体功能的改善。以预防康复为中心,做到让患者受益,社会受益。

  康复医学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恢复就业,取得就业机会,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进残疾人能重返社会。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的技术将被用于医疗事业,而康复医学将得到最大的发展。康复医学将成为医务人员的魔杖。

  也许有一天,只要我的大脑还活着,我的生活就会有意义。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康复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2.祝福康复的话语

3.祝福病人康复的话

4.康复治疗实习周记

5.培训心得体会

6.培训心得体会

7.培训心得体会

8.it培训心得体会

上一篇:班主任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社区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