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一些收获以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题培训心得体会(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1
在我校张校长的带领下,我和我校其他几位教师有幸参加了省教科所组织的全省教师关于课题研究方面为期2天的培训,我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由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书记刘永和教授就《如何把教研、科研成果积极转化成教育行为》和《“教师教科研”的光荣与梦想》两个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刘教授提到基层教师需要个人课题、微型课题,课题要有“小、巧、实、新”的特点;并对课题申报的一般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具体的指导和培训。最后刘教授还就如何从别人的优秀课题中学到对我们自己有用的东西进行了解析和示范。通过刘教授的培训,使我真正从思想上愿意认识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通过培训学习到了一些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的、实用的方法,对以前自己做过的一些课题也有了新的认识,我更加坚定了今后要认真做课题研究的信心。
然后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旭东教授主要对以下三个主题做了培训:
1、教育研究的特点和要素;
2、教育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介绍;
3、课题的科学实施流程与方法。其中刘教授提到的“教育研究必须为学校工作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服务”、“要从学校和教师工作实际提出课题,开展研究”、“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改善我们的教育行为”“教育研究要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等观点使我茅塞顿开,获益良多。
紧接着由甘肃省第九届教育实践成果获奖者王俊莉校长用她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向我们说明了学会选题的重要性。同时让我体会出当一个人真正从工作中体验到到乐趣时,工作就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而且只有当人享受工作的时候才更有创造性。所以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做教师,就应该做快乐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自己喜欢的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学生,要用我们充满爱的心和眼睛去发现教育生活中微小的、闪光的、感动我们的东西。并把它及时捕捉下来,细加分析。
最后由兰州市教科所教研员朱武兰老师跟大家分享她进行课题研究的一些体会。朱老师对教研课题如何选题,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让我对课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惧怕研究课题到觉得研究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从刚开始对课题的迷惑到现在对课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脉络认识,使我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今后我们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选题等有了很大的帮助,为我们以后研究课题提供了一个方向。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在课题研究的认识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变。同时我还具体学习到了很多在今后做课题研究时有用的很多方法,如:教育科研的选题与论证、如何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与综述、研究过程的设计与展开、教育
研究的方法等。所以这次培训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是一次极好的促进和指导。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以方便更多的一线老师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2
给我们主讲,通过参加这次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了到底什么是小课题,如可开展小课题的研究等,结合自身实际,体会颇多。
一、本次培训,接近我们的实际水平而且培训实在。
有人说,教育教学研究就是建构更为合理的教育意义和活动方式的过程(柳夕浪)。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但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二、学习了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如何选题及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1、小课题的定义
小课题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职场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有专家认为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
确实,“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2、小课题的特点
一是问题小,研究微观问题。教育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二是过程活,过程周期短且灵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样。
3、如何选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
②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④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4、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1)问题阶段要明确发现“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2)设计阶段要回答“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行动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采用措施去解决问题)
(4)评价阶段要分析总结“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等。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开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
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
6、如何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研究日志是研究者围绕着研究问题或针对某个主题对所发生的事件(行)与思考(思)进行的定期记录。
研究日志一般要定期进行(如每天的某个时间),但为了防止遗忘,可以及时地写下备忘录。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描述性记录包括对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记录要注重精确性和关注细节
7、解释性记录
解释性记录指的是个人的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事件的解说、对研究问题的反思等。?解释性记录不能单独构成研究日志,它要依附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解释性记录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你对事件原因的看法,第二个方面是你对你的行动及其结果的分析,第三个是对下一步怎样做的想法。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叙事中反思的内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同时,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由于所取样本小,其结果一般不用数量统计处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较。
这里有一个问题想提醒老师们注意一下,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不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样编制问卷,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在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况就会不真实,这样一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就不会真实,研究就没有意义了。
9、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这个成果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述,如课题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和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种资料。
要注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表现形式的特殊性。《长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采取了由“课题的提出与界定”、“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构成的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这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些课题成果的全貌,可以通过附录等形式来展示。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这次培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课题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的选题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长和谢老师讲到选题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行,研究的切入点要小,从小问题入手,研究过程要真实。
2.研究方法不够具体。就目前而言,我仅用了个案法,没有充分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特别是直观、形象的问卷调查法和图表法汇总等。
3.阅读的书籍不多不广。课题研究要看很多理论知识或资料,特别是在课题选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够。遇到问题要及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在研究过程中忠实记录下自己的做法。
对于这次课题培训,我感慨万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听了讲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浅。我要借这次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3
不知不觉,xx区暑期xx培训已经过半,今天上午的主讲老师是xx教育学院教研员省特级彭xx老师。彭老师以《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为主题,从教材出发,帮助老师们详细地剖析了孩子数学学习的路径;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展开讲述,分析、解读了数学操作材料使用过程中,老师们所遇到的迷茫和困惑,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学到了有效的方法。
一、儿童数学学习路径的剖析。
在“学”数学和“用”数学的问题上,以前我在教学上会感觉到老教材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听了彭老师的讲座后,我的认识发生了改变,知道了数学的学习是有学习路径的,要根据孩子的路径教学。《幼儿园数学操作材料》的教材编排体现了儿童数学学习的路径。
1、关于图形的认识。例如:小班孩子在对图形的认识上与中大班孩子不同,小班都是从物体开始认识图形,从实物入手让孩子感受明显的形象特征,孩子易于理解。
2、关于数的组成学习。彭老师通过案例来分析儿童学习数的组成的路径,打破了孩子的均分概念,从单数入手,提高集体活动中的有效性。数的组成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进行分合,更应让孩子知道分合的递进递减规律和关系,让孩子真正地理解分合规律。
二、《指南》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探索。
听了彭老师的讲座,使我更加明确了教学过程要突出幼儿的操作性,体现在玩中学。
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慧之花开在手指上”。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幼儿亲手操作,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孩子在玩中学,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老师还要关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与一日生活中的数学运用。
三、数学操作材料的使用解读。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分析教材不够透彻。通过彭老师的详细解读,使我对教材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对幼儿操作材料上的每一个活动都要认真去设计,要有难度递进。尽量用生活中的材料导入进行操作。
在彭老师的解读中,也使我了解了《幼儿园数学操作材料》的教师指导手册与其它教材不同,它每个操作活动都有针对好、中、差不同的操作层次指导。
听了彭老师的讲座,让我收获很多。我会将培训所得融会贯通到课堂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争取能更好地把握幼儿园数学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学习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接受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深入《中学数学科学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领域。从刚开始的概念模糊,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方案。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统的做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用心做课题
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郑长龙教授对科学探究本质解释,赵小琴、李洪俊老师的观点等等。同时课题主持人夏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四、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五、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感言: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5
本人有幸于今天参加赣州市课题负责人培训会议,会议旨在规范我市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操作程序,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普及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科研工作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学服务。
大会邀请了上海市教科院专家、博士及相关专业人士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方面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演讲,为期一天的讲座丰富而圆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体会颇深,主要概况为以下几点:
1、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实践这个坚强是后盾。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一线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做不做科研都无所谓,经过专家的指点,我们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可以归纳,这就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扎实基础,只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心,就可以把课题做好,把论文写好。
2、专家还教给我们怎样选择课题,怎样实际操作,这是我从来未学过的知识,除了感到受益匪浅之外,还深刻的认为教师更要不断地丰富自己,主动学习,把更多学科的知识与本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学生才是更好的教育。
3、除了不断学习之外,专家讲座时的那种执着精神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尽管有一些老师在走动,尽管有一些老师早退,但专家们对讲课的执着,就像完全投入到讲课内容中去一样,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几点与同仁共勉,不足之处,给予指正。
【课题培训心得体会(通用5篇)】相关文章:
2.课题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