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手理想 心怀梦想(演讲稿)
大家好,我叫xx。是一个刚来文交所实习的新丁。很高兴能为大家做这次演讲。我的演讲题目叫做着手理想,心怀梦想。梦想就是做梦都想达成的事,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有梦想的人。但一般不会当众说出自己的梦想。通常会以理想替代,经常会样说我有着远大的抱负,我是一个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很少说自己怀有崇高的的梦想。为什么呢?这就要说说梦想和理想的差异。
理想往往源于外界 ,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梦想源于自我,带有幻想的色彩。梦想让空虚变充实,而理想却强迫人面对现实。我打个比方, XX年前想开着飞机上天,叫梦想,今天想,开着自飞机上天,叫理想. 和世界著名影星结婚,叫梦想,和自己学校的校花结婚,叫理想.所以理想说出来,一般容易被人认可,梦想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发笑。我小学的时候就有着伟大的梦想,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台经常放机器猫,于是我的梦想就是得到一个机器猫,然后就可以有好多新奇好玩的东西了。很明显我这个梦想不切实际,甚至没法达成。但威尔逊总统曾说过之要是梦想,那么它就是伟大的,伟人们都是梦想家。这个世界上完成自己理想的人很多,而真正完成自己梦想的人毕竟很少。接下来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对我触动很大的关于完成自己梦想的故事。
我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 王阳明先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高干家庭,他的父亲是当朝状元。王阳明的父亲对王阳明的教育非常的严格。所以年轻的王阳明从小就要熟读四书五经,而他父亲也给他请很多知名的老师来教他。 15岁那年,老师们来跟王阳明的父亲告状,因为老师们发现王阳明最近不务正业,常跑去舞枪弄棒,读兵法。这让王父很吃惊,就问阳明想干什么。王阳明当时的回答差点把他父亲气晕,他说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奏章,求皇上给士卒5万去扫灭鞑靼。这好比痴人说梦,就好比你读的是文科,在高考前突然对父母说,要去参加理科的考试。于是王阳明的父亲于狠狠的揍了阳明一顿,残忍的把阳明报效国家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没过多久,阳明就又前来找父亲,这次阳明态度很恭敬,他说:我上次的想法不切实际,我已经想过了,我不会再去想着当将军,带兵打仗了。
父亲以为阳明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狂妄:语重心长的说,知错能改就好,好好的考取功名就对了。但料不到阳明接下来的话叫他彻底郁闷了。王阳明说:我决定效仿孔夫子做圣贤。做圣贤,这绝对是个超级梦想,因为历史上能称做圣贤的人,屈指可数。从秦代开始到现在XX多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200多位皇帝,但圣贤却比做皇帝的几率还小,无非就是孔子孟子,宋代的朱熹等少数几人。阳明这么说,也确实这么做了,至于该怎么做圣贤。有人告诉王阳明,格物穷理是做圣贤的唯一途径。理学中说万物的存在都有他的道理,只要弄清楚它的道理,你就可以大智大慧,成为圣贤。于是阳明开始格物,至于怎么格物,其实就是对着一个物体发呆,追求它内含的道理。 王阳明最高的格物记录是,盯着一个竹子,连续盯了三天。当然大智大慧他并没有格出来,反而周围的人都开始嘲笑他,说老王家的儿子是一个异类,不好好的'读书考取功名,天天干些可笑的事情。王阳明似乎感受到了众人看他的怪异目光。于是暂时放弃了做圣贤的梦想,对他来说,还是先考取功名吧。以王阳明的聪慧,很快他就中了进士,进入了仕途。但当时明朝政府被奸臣控制着,王阳明先生因为为人正直,骂了权奸,被发配到云南龙场去做驿站的官员。当时的云南可不像现在是旅游大省,那时可是鸟不生蛋的蛮荒之地。但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之中,王先生有了反思的时间,他总结了他之前的所学,重拾回了当年成为圣贤的梦想。在这里他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心学。从此之后王先生就无敌了,无论是做官还是行军打仗都无往不利。更厉害的是他的心学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世,他本人也成为了明代历史最伟大的传奇。挤身于圣贤之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梦想是多么的不切实际,无论情况多麽的叫人绝望,只要你不懈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梦想就会化作希望,在你的人生中点亮璀璨的光芒。
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公司也是有这样的理想和梦想的。公司理想应该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创造利润最大化,以利润为导向。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至于公司的梦想,这是虚的,但必须得树立远大的梦想。我觉得这个梦想应该跟上次雷原教授说的那样,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让外国人更多的知道我们中国文化的高昂价值。身为南交所的员工,我们应该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努力奋斗,然后干一番事业,这样子以后老了,就不会有所遗憾了,因为我们年轻时有着伟大的梦想。着手理想,心怀梦想,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勉之。
【着手理想心怀梦想(演讲稿)】相关文章:
心怀梦想作文800字09-28
学生心怀感恩演讲稿08-20
有关理想梦想的作文09-03
心怀感恩演讲稿(15篇)10-13
心怀感恩演讲稿四篇08-08
心怀感恩演讲稿六篇04-04
心怀希望05-17
关于梦想和理想的演讲稿(通用7篇)04-04
高中生心怀感恩演讲稿08-31
【精选】心怀感恩演讲稿四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