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2019-04-14 教育心得体会

  《彼岸的教育》就像是一张活生生的事实地图,让我们捕捉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线索和主题,带领着我们,静静地走进西方的学校,下面给大家分享《彼岸的教育》读书心得,一起来看看吧!

  《彼岸的教育》读书心得1

  读到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巧合,过程不赘述。被吸引的是书名,《此岸与彼岸》,绘图是一副水墨桥。其寓意我想,只要是一位教师都能领悟。教师便是这座桥,将学生从无知懵懂的此岸渡到光明的彼岸。其实,这个书名让我领悟地更多的是,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起促进与主导的作用。

  这是一本教学手记,目前共有两册。第一册的名字叫《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这一册记载的全是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第二册便是《此岸与彼岸》-----我的数学教学手记,这本已经上升到理论阶段,从理论的角度去解释一些教学现象。

  读完第二册的第一辑,我有如下两点想法。

  一、解读教材,尊重教材。

  我们上过小学数学课的老师都知道,在我们教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的时候,教材中总会出现购物、游戏、借书等场景,甚至在某一阶段或某一单元中,连续几个阶段都呈现相关的场景。然后我们通过提炼、整理实际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列出数学算式,进而探索算理,归纳算法。但我们会发现,教材中这种多次出现的场景可能会让学生索然无味。然后,我们有时就会失去了使用教材素材的底气,另谋资源。当然,我们这么做的目的完全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希望我们新找的素材更能吸引学生,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真到更换素材的时候,其实只要我们想的足够深刻,就会发现里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实施阻碍。或者是有可能兴趣到了,效果却不佳。

  书中就提到了一个例子。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材中给的素材是让学生分52个羽毛球,这52个羽毛球是按5筒(一筒10个)加2个的结构摆放的。教材的目的是先让学生选里面的四筒平均分成2份,然后把剩下的12个再平均分。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具体过程,进而顺利理解竖式的计算方法。但是教学本课的一位老师,他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如此摆放的羽毛球换成了土豆。这样,学生就很难想到“先分整十”了,进而也就很难归纳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或口算算法了。这样的分土豆过程就仅仅是一个游戏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思维过程。所以,我认为,这位老师并没有真正明白教材的设计意图。

  由此可见,替换教材中的素材,绝不是“随心所欲”。教学素材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的教师把“用教材教”等同于改换一下教材中的素材,这是一种简单而肤浅的想法与做法。诚然,教学内容的一些素材,往往需要因时、因地而做出一些调整,但这仅仅是加工教材的一点做法。我们不能把“用教材教”等同于更换内容,不能为了标榜“用教材教”而对教材做没有价值的调整。一切的调整都是建立在你对教材设计有了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并且你要深度考量你的调整,是否能够比书上的素材更能实现你的教学效果。

  二、尽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为什么这里我说要“尽力”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我们信奉的教育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很清楚,每个孩子的背景不一样,最近发展区不一样。讲同样的知识点,有些孩子完全没有知识储备,有些懂一点,有些掌握地足够深刻。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好一点,有些学生则不是那么强。那么,在教学时,你怎么做。大部分教师出于让每个孩子都来理解这个知识点的目的,会选择浅层次的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对于那些已经深谙其道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有点浪费他们的时间,并没有促进他们快速的发展。(这里我想插一句,有时我在想,对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是否真的不可行呢?也许我还没有考虑到它的不利面吧)但现实就是这样,我们面对的就是一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我们要尽力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之所以有此感悟,是因为书上提到了这样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一年级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书上呈现了两种方法:借助摆小棒,借助计数器。教材编排的教学过程大致是,先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再竖式计算。它所表达的信息室,在教学时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进位加中相同数位上的书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探索口算方法。简言之,就是借助直观,理解算理,探究算法。(数学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学时有一个流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但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不用借助直观“拐杖”,进入了表征为“形式化”的运算阶段。像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已“超前”教材预期定位。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确实需要借助学具。那在课堂当中,该如何协调统一。摆小棒这个过程要还是不要,对谁都有利有弊。书上就给出了一个非常机智的教学建议。先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算一算,算好的同学也借助学具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样,就算会口算的同学,也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摆小棒就是应自己所需,而非教师强迫。这样,既让不会的同学经历了算理的过程,会的同学也在交流表达上有所提升。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尽力让我们的教学协调统一,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做到这点,就要教师付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读懂教材,研习教参,参考优秀教学设计,与其他教师交流。

  关于这本书,后面还有非常多关于数学教学的细致入微的思考。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我如果把这两册书读完,我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就会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将继续研读这本书。

  《彼岸的教育》读书心得2

  教师是一座桥,架设在童年与成年之间,架设在耕耘与收获之间,学生从这座桥上跨过,跨过人生幼稚无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遥远,让理想变为现实。

  手捧《彼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感触颇深。书名旁边两排小字:“能否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智慧相遇,决定着教师事业的高度。”深深地打动了我。教育无国界,只有善于汲取其间的智慧,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翻开此书,新颖的标题扑面而来。“什么使教学熠熠生辉?创意!创意!”,“杰出教师是‘教育之心’”,“专业化发展——教师一生的课题”等等,这些大胆而又有特色的题目犹如一双双热情的小手召唤着我投入字里行间。畅游于新颖的案例,别致的创意,我惊喜连连,乐不思蜀。

  阿兰·斯蒂尔是艾赛克斯郡一所高中校长,他认为成功的教育=严格要求+策略+一点爱心。的确,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深入人心的价值所在。他在教育中实践着对自己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台湾有一位教育家讲“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所以也是神圣的。只有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有爱心,教育方法就显得处处灵验,没有爱,再高明的教育方法也会变得苍白无力。

  一、特别的日子,特别的创意

  海外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创意添加。有些创意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却大大加强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使得教师和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了解,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氛围。在加入小创意之后,那些日常教学中有一定意义的日子,比如开学的第一天,新学期的第一课,甚或学年结束的最后一天,都通过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如是或不是“猜、猜、猜”游戏,为学弟学妹们送出寄语——等来进行教学承接,在轻松的环境中迎送学生进入新的环境。

  创意作为点睛之笔,使学生领悟到教与学的乐趣,但是要完成树人的重任,还要依靠教师的内功和对学生个性的把握。使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孩子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是教育的大创意!

  二、特别的课程 人文的关怀

  在本书的第三辑的主题是:为了孩子怒放的生命,在这一辑中,我体会到教育者首先要把让孩子获得完美人生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帮助自己的人格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那就再好不过了。为了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幸福,对抗物质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英国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之一——威灵顿公学从新学年开始,给该校14—16岁学生每周上一节幸福课。威灵顿公学特意聘请了幸福科学的顶尖专家剑桥大学的尼克·贝里斯博士一起开发幸福课程。贝里斯博士介绍,他们将和学生讨论一些真正的个人问题,如:如果有人在运动场上撞了你,你会怎么做?如果你的父亲告诉你,他希望你将来做律师,以帮他实现他未尽的抱负,你会怎样对你父亲说?

  读到这里时,我陷入了深思。作为一名教师,见过太多学生的不快乐。有的孩子为学习所累,有的孩子为穷困忧伤,有的孩子因家庭破裂而没有安全感……如果我们也能开设幸福课,关注学生的健康身心,教给他们如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觉得孩子到学校上学,不仅带着他们的脑,还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畏惧。美国“麦格技能教育中心”家庭与学校研究所所长多罗茜·里奇指出,学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处理学习的情感。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也对孩子的这些情感问题加以重视,提高认识,我想会让更多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彼岸的教育》就像是一张活生生的事实地图,让我捕捉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线索和主题,它带领着我,静静地走进西方的学校,亲近他们的环境,走进他们的课堂,聆听他们的教育者的声音。

  读罢此书,我于迷惘中豁然开朗,就像心头开启了一扇窗,窗外是无边的蓝色天幕,是精彩纷呈的世界。我已经清晰地知道,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该怎样优化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个“新”教师 。如今,教师的工作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更多的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作为教师,时时处处要有明锐的观察力,从细微处入手,教会他们做人,抚慰他们心灵上的伤痕。所有这些都要以爱为前提条件,因为爱是一把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从事教育事业,服务学生,为学生创作自己应该应有的爱。只要有恒心,爱心就没有完不成的事。假如学生是一只小小的鸟,我们要做一棵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想到我们现实的教育,真的应该收起任何抱怨,真情付出,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干,对教育对教学艺术孜孜以求,将爱进行到底。

  《彼岸的教育》读书心得3

  刚拿起《彼岸的教育》,封面的两排小字就吸引了我:“能否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智慧相遇,决定着教师事业的高度。”走进书间,新颖的标题一一涌来。“什么使教学熠熠生辉?创意!创意!”“杰出教师是‘教育之心’”“专业化发展——教师一生的课题”……这些大胆而又有特色的题目如一双双热情的小手召唤着我投入字里行间。畅游于新颖的案例,别致的创意中,我惊喜连连,乐不思蜀。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外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下面我谈谈我看完书后的三点感受。

  一、具有创意

  当我看了《彼岸的教育》中,对美国学校开学第一天的描述后,我感到惊讶极了。对于学生来说,开学总是令人兴奋的,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开学第一天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怎样让大家尽快相识,怎样一开始就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怎样鼓舞学生的士气……在这方面,美国有经验的教师有不少很好的创意:1、是对还是错。2、他是谁。3、猜猜猜。4、思想家。5、目标、目标。海外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创意添加。有些创意的着眼点很微小,但却大大加强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使得教师和孩子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了解,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氛围。在加入小创意后,那些我们日常教学中很看重的有一定意义的日子,如开学的第一天、新学期的第一课,乃至一学年最后一天,都通过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如是或不是“猜、猜、猜”游戏、为学弟学妹们送出寄语——等来进行教学承接,在轻松的环境中迎送学生进入新的环境。

  创意作为点睛之笔,使学生领悟到教与学的乐趣,而要完成树人的重任,还要依靠教师的内功和对学生个性的把握。使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孩子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是教育的大创意!

  二、为了孩子

  在本书的第三辑的主题是:为了孩子怒放的生命,在这一辑中,我体会到教育者首先要把让孩子获得完美人生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如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衡,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帮助自己的人格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让自己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是英国威灵顿公学的校长所说的话。他说:“我们对学术课程过于重视,丢失了更加重要的东西。”因而在威灵顿公学,每周上一节幸福课,幸福课旨在增进学生获得完美人生的可能性。

  我觉得孩子到学校上学,不仅带着他们的脑,还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的畏惧。美国“麦格技能教育中心”家庭与学校研究所所长多罗茜·里奇指出,学生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处理学习的情感。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也对孩子的这些情感问题加以重视,提高认识,我想会让更多的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

  《彼岸的教育》就像是一张活生生的事实地图,让我捕捉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线索和主题,它带领着我,静静地走进西方的学校,亲近他们的环境,走进他们的课堂,聆听他们的教育者的声音。

  三、关爱教师

  教师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嗓子。教师在工作中几乎时刻都要使用嗓子,但是我们大多没有接受有关嗓音保健的培训。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嗓音训练的威廉姆斯先生说,“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的器具一样”。这个比喻是何等的精妙!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的学生是幸福的,在上岗前,他们就学会了如何做到用嗓卫生,如何识别用嗓过度等,这无疑是他们未来职业幸福的通行证。这样的嗓音培训值得叫好,睿智的同仁们,请你也做嗓音保健的践行者吧,这样你的声音将更有魅力!英语教师一周十八课节的英语课任务太繁重了,真该减负了!

  读罢此书,我于迷惘中豁然开朗,就像心头开启了一扇窗,窗外是无边的蓝色天幕,是精彩纷呈的世界。我已经清晰地知道,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该怎样优化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个“新”教师。

【《彼岸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爱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0-05

幸福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4-28

《天蓝色的彼岸》读书笔记15篇10-22

幼儿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11-05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3篇03-10

教育读书的心得体会4篇03-10

关于教育的细节的读书心得体会04-29

彼岸的许愿灯08-18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四篇04-26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三篇03-14

教育的教学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