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工作总结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上完了这一节课,整体看来活动效果还可以。现在反思如下:
课前导入恰当,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了红绿灯,然后问大家看这是什么?“红绿灯”!那你知道红绿灯是用来干什么的吗?让人们过马路的。小朋友们说对了,红绿灯就是告诉人们怎样过马路的。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知道了不能一个人过马路,要和大人手拉手过马路。知道不能在马路上玩耍的道理。
斑马线是一个重要、常见的交通标识,一些幼儿上课时,在教师的提示下,都想起在生活中已经见过,活动后,幼儿们也更加注意观察,并且非常满足的与老师、同伴交流。并且能够自觉地提醒家长要从斑马线上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拉着家长的手。
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斑马线和过马路的知识,这些幼儿非常乐意向其他同学介绍,其他幼儿们也很乐于接受自己同学传达的信息。
家长在生活中,更加要时刻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强化幼儿的意识。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善于仰制,寓教于学
现在独生子女多,有的学生在家被宠成“小皇帝”,在学校专横霸道,欺负小同学。有一次我上数学课,发现一位男同学将同桌的一位女同学挤到一边,随着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朋”字,问学生:“这个字写得好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好看。”我又问:“如果我们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同学坐大半个座位,另一个同学坐一点儿座位,好看吗?”
学生的回答非常响亮,他们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位霸道的学生吐了一下舌头,连忙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我仰制了自己不发脾气,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很容易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有的老师让成绩一般的学生板演,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后进生,老师要根据设计适当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后进生也有发言、板演的机会,并给予表扬、鼓励,由于后进生挨批评多,自卑感很强,受到了表扬,心里的那个高兴劲儿比穿一件新衣服还要高兴。慢慢地,学生从心里喜欢你,并喜欢上你的课,成绩很快地得到了提高。
三、给“制高点术”
所谓“制高点术”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出不同的要求。
同样的试题,有的学生考得好,有的学生考得很差。根据他们的基础不同,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位成绩很差的学生上次考了20分,这次考了25分,这位同学两次考试的成绩都很低,但总算是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评他为“进步生”。这位同学在以后的每一次考试中,都有进步,期末考试,他竟然考了62分,他的妈妈在家长会上流下了眼泪,他说他的儿子第一次考了一个及格分数。
有的学生成绩很好,能考满分,而只考了95分,虽然95分是高分,我还要批评这位学生,帮助他找出失分的原因。只有多关心学生,多了解学生,才能给他们制定出较为合适的分数。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经验告诉我,不能下结论后进生蠢,有的学生见了作文就怕,见了数学脑子里一片混乱,但是他们对美术、音乐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老师对其反感并加以训斥、伤害,收到的效果就会更糟,不但使他们更加厌学语文、数学,连最起码的一点兴趣爱好也扼杀了。
我有一个学生很喜欢手工制作,这是从教他劳动课的老师得知的。我曾经因为他数学成绩太差而忽视了他,一次下课,我让他拿出制作的手工作品给我看看,他很快地拿出来摆在桌上,我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看得出,他很高兴,眼里流露出数学课时没有的光彩。我乘机说:“做得太好了,你真聪明。只要你在数学上也下这样的功夫,我相信,你的成绩一定不错。”从那以后,这位学生真的很用功,不但数学成绩上升很快,其他学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的老师应该多了解学生,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有时还可以给他们戴一顶“高帽”,那样,收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这也是一种光环效应。
总之,数学是一门艺术他有待于我们老师多探讨,多研究。只要我们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将会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不是这片土地不能让种子生长,而是没有撒下合适这片土地的种子”,无意间在书中看到了这句话,也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一直以来我都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以生为本,也一直追求课堂上的学生能更好的达到学习的目标,然而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如果都以同一高度就要求学生,那么必然有的学生根本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学生的落差感也就越来越大,所以,我感觉“要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我们生本课堂最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让学生在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收获,而我们要用一颗耐心静待花开,以下就概括的总结一下自己的生本课堂中本学期的几点做法:
一、课堂学习重方法
面对不比分数而拼能力的现状,也深深感觉到学生课堂的四十分钟的重要性。以往我们会比谁都珍惜其中的每一分钟,恨不得把自己的嗓子讲干也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教给学生,结果辛劳了一学期等到考试后又觉得学生能力不够,我们都白忙活了,于是一学期收获的也只有一个“累”字。而学生又真正学到了什么呢?是学会了语文还是学会了课文呢?因此学习金字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我尝试了在课上把那四十分钟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不是以听为主,而是以学为主。所谓的“学”就像学习金字塔里说的一样,不是学课本,不是学语文,而是学方法,学生一旦学会了学习的方法那么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也就必然提高了。每次课堂上的练习一部分是来源于学生的自主出题,使学生间的学习不再停留在只学不用上,而是学以致用,并交互运用,集思广益,把以往只局限在老师提问的形式变得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由提问并出题,就连家庭作业也设计了一部分为学生自己出的小卷,并随机发给答题人,第二天又由出题人去批阅。可以说出题时学生已经等于学了一遍,而答题时又等于学了别人学过的知识,最后批阅小卷的时候又再次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并发现容易出错的问题,这时的作业检查已经自然演变成问题的讨论了,而我们教师也就由以往的提问者变成了讨论问题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意义上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正视学生差异
学生能力的差异不可避免,有的善于听,有的侧重思,有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有的爱动,有的爱静……传统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授课,此种课堂模式下善于听的学生就学得较快。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些善于表达或者爱表现的学生发言机会较多,而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往往比较被动。要避免教学中的小组内两极分化现象,必须适应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经过我开学初反复的观察了解,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根据个性差异去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并随机进行恰当的调整,直到小组成员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是高年级,学习时间较紧,所以没有随意的指定几个人是一组,以免会出现个别小组成员个性不合从而影响学习合作效率,所以我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把组员个性磨合的时间节省下来用来磨合小组学习合作的方法。另外,我还将学生的差异性看成宝贵的教学资源,由此,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尝试设计成学生独学、师徒对学、小组群学等多种学习合作方式,使小组内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机制,学生在组内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可对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具体帮助。这不仅有助于在学生人数较多的大容量班级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还可以大大提高集体对个人的积极影响,有效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三、多元化的评价
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对于采用什么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根据学生需要想到了评价的办法。我认为评价的作用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并且课堂评价体系要在变化中不断完善。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自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采取了小组积分制的管理评价方式。同时,为了发挥积分的作用,对于积分较多的小组学生适当进行奖励。可以获得优胜组之星,并获得免作业卡一次,并且对免字卡进行不断的改良和更新,由传统的“免”字,变换成带不同卡通图案的“免字卡”,又到带有名言警句的“免字卡”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是越来越浓,每次获得奖励都有新鲜感,这样特殊的奖励打破了传统的物质奖励规则,激发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交流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性,合理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更是提高学生小组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措施。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到展示合作成功的快感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
总之,本学期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个学期,但是也是收获最多的一个学期,面对生本课堂我们的路还很长,思想和行动上的改变不是朝夕就能做到最好的,还需要时间和课堂中的不断思考和改变,然而,只要我们都努力上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放宽眼界,我想我们的生本课堂会有自己的独特品牌。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作战需要指挥官,能否打好这一仗,不仅取决于指挥官的调度水平,还决定于战士们的作战水平。教师一站到讲台,课堂便成了阵地。如何把这堂课上好,让学生学到东西,就成了任务。我觉得,教师有必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处理好老师与学生间的几个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教师的引和学生的答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基本上是以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形式进行的。而教师在上课前往往会有教学目标,希望在这节课中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知道哪些内容,而且也会有些设想,把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如何引到需要揭示的问题上来。但是无论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确保万无一失,学生的回答可能或增一分或减一分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看待和适当的引导。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是你揭示内容的一个途径,但并非是唯一的途径,由于各个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再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的意见也有胜你一筹的可能,所以这时候,不要光顾着把学生引到回到最初所设想的那个问题上而忽略了学生回答的其他意义,而使老师引导学生揭示中心内容的“引”纯粹的变成了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一块踏板。我听过一堂课《钓虾与放牛》,老师让学生回答通过怎样的方法自学课文,旨在让学生掌握“读重点词句”这一方法,所以在学生说出这一点后,老师打断了学生,没有让学生说出另外的学习方法,事实上这是非常不好的。老师完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发言完了再总结,再重点提一下他所倡导的方法,学生会在比较中更有收获,而他现在这样的做法,使学生的其他思维被扼杀在了酝酿中。所以,我觉得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回答正确问答的一根导线,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但是要允许学生有引导之外的语言自由。学生是发言主体。
其次,要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叶圣陶也曾说过,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些目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必须是准确的,才能让学生有正确应用的机会,对小学生而言,课外知识的储备不是很多,不大可能对老师所讲授的东西提出质疑,这就更要求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像在听《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中,老师就把由于阳光照射强度不同而导致年轮的生成说成是由于四季更替而造成的,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在课堂上出现的。然后,教师在传授过程中要保证答案的清楚,不要模棱两可,让学生云里来雾里去,摸不着头脑,学生不明白就等于没说。所以,还要做到使听者明白其所以然和之所以然,这才是教师教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是学生学的前提和基础。最后,教师教的目的和学生学的目的都实现的情况下,教师要通过练习等手段来检验。如在《学画》一课中,教师虽然强调了“一边┄┄一边┄┄”动作发生的同时性,但后来造句时,还是出现了“老师一边教我们读书,一边和我们玩。”的病句,这说明教和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脱节,衔接的不是很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教师也可作示范,帮助学生学习,使教师的教真正成为知识传播的工具。
再次,要处理好学生的放和教师的收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的课堂教育中,非常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不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这里就有一个“度”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等手段,也是为了把学生的思维从有形拓展到无形中去,但是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一旦放任学生的思维驰骋,有可能会出现势不可挡的势头,这在低年级中尤其明显。由于自律能力比较低,往往出现老师估摸不到的情况。比如在《学画》中,当老师问了荷花像什么的问题后,同学们的回答很丰富,但就有一个同学说是像美女,应该说他的回答反映了他的发散性思维,因为至少他认识到美女和荷花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美”,但又有点过,需要老师把这方面的思维略微的束缚起来,给一个限定,防止其他同学也化开去。还有在《中国人》这一课中,学说话,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都是”的句型。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了“英国人”,然后其他小朋友便不可开交的把各国提了上来,有点乱,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收”,把课堂学习氛围调节过来。
总而言之,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的提高是做好这份工作的必备条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上述三种关系有助于对课堂作整体的调度和控制,营造更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想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而要使教学经验相对欠缺的教师尽快成长,就必须有骨干教师的引领。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师的构成情况,学校延续“薪火相传、同伴互助”系列活动。共有6位青年教师与6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为师徒。徒弟和师傅同时承担同学科教学工作,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比较相似,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希望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师徒双方能够做到一起研究教材和教法,共同商讨问题,为随时交流提供可能。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师徒双方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便于.个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规范常规工作:
为了了解新教师的日常工作情况,以便于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制定了常规工作跟踪制度,要求师傅对徒弟的备课、上课、作业及其听评课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指导,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改进的地方都要细致地了解并且提出合.的建议,以帮助这些新手教师能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岗位,在日常工作中能规范操作,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也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从收交回来的跟踪表可以看到各位新教师成长的足迹,看到了师傅帮助他们的点点滴滴,确实为她们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求徒弟继续做到:多学、多练、多问、多想、多听、多评。主动学习、虚心学习,不断地努力,加快成长步伐。
二、课堂教学展示
学期临近结束,为了了解带教工作的成效,在本月21日到23日,我们举行了新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共6节课,分别是语文2节(王星星、田媛)、数学1节(赵飞霞)、英语一节(张敬敏)、音乐一节(李宁)、体育一节(张恺)。这是他们日常工作积淀的一次.中体现,也是学校督促检测带教活动成果的一次重要依据。
在本次活动中,教学部门的人员以及各学科特约评委全程参与了讲课说课、评课活动。程序如下:首先是课堂教学,然后结合实际教学进行说课,最后与所有听课人员进行教研。
1.积极性高,教研氛围浓
自通知下发后,各位教师认真备课,精心选课题,做到以新课标为纲,查阅各类资料,向师傅和同组的教师请教,制定出切实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牺牲休息时间,晚上加班加点备课,制作课件,为设计一个教学环节不知请教了几位教师,不知花费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讲课前在本年级进行了多次试讲,不断地修改教学设计,做了一系列大量工作,各年级的老师也积极配合他们进行试讲。这种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称赞。上完课后有关人员与新教师面对面进行教研,大家认真负责,教研氛围浓,所有评课教师都以科学、公正,以对自己对执教人负责的态度,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毫无保留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值得发扬。不仅是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凡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均有所提升,这是此次活动的根本目的。
2、成长足迹: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了这几位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日益扎实,这并不是一节课就可以练就的,而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
可喜的看到他(她)们驾驭课堂,把握教材能力都有所提升,能围绕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并且都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收到较好效果,如田媛、李宁、张敬敏的多媒体课件都能在教学中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两位语文教师都重视朗读教学,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解读文本。田媛老师语言干练,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能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数学教师赵飞霞课前布置做钟表的作业,课上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体验时间。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探究知识。英语教师张敬敏注重了学生听和跟读的训练,变换不同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各种指令运用娴熟,俨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体育教师张恺注重了.体的调控,体现了边教边练边反馈的教学思路,教师示范规范、准确,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音乐教师李宁注重了学生对乐曲欣赏能力的培养,在感受音乐中学会演唱。而且特别强调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学习气氛轻松愉悦,最后还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歌词。
3.不足之处:
当然,通过课堂展示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教材挖掘不够或者太深,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创新意识不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不能充分体现,教师讲的多,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少;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上课注意力不.中,不投入;教师不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忽视了师生互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处理欠妥当,不能很好的抓住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等等。我们不回避问题,在教研时都面对面提出了每个人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的..。
三、进一步思考:
讲课结束了,但师徒共进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于一节公开课的展示,而最重要的在于师徒之间的随时交流与切磋。所以,我们的思考还要延续:
1.作为指导教师,传什么、帮什么、带什么。根据青年教师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指导教师一要带德,二要带才,三要带教,四要带研。
2.做为年轻教师要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工作。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继承老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
最后,希望师傅们“倾真情,授真经,甘为人梯”,希望徒弟们“扬师德,承师范,虚心好学”。
携手共进!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6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7
第一环节 课堂小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 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 程组的方法有3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 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意图:旨在使本节课的 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
效果: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应用过程.对同学的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对回答得好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第二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7.7
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了解方程(组)的基本能力和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 数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以及应用代数方法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 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中教 师一定要讲清楚图像解法的局限性,这是由于画图的不准确性,所求的解往往是近似解.因此为了准确地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常常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来处理,如例2及反馈练习中的4个问题.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8
接近学期结束了,干什么事情都显得很匆忙,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的教学进度和其他年级比起来稍显慢了两三课时,所以我就显得有些匆忙,看到只剩下一篇课文了,就准备花一个早读课和一节语文课教完它。可是,欲速则不达,因为自己的焦躁,整个早读课感觉孩子们好像都懵了,整个课堂气氛不再活跃了。调整好自己的心绪以后,我决定还是不能赶,按照以往的方式慢条斯理地进行教学,两课时上下来孩子们和我配合默契,自己也感觉轻松自然,整堂课还是比较成功地结束了。
《问银河》是一篇文学性很强的课文,其内容主要是抒发看银河的感想,而不是介绍科学知识。因此上课开始不能急于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而是先帮他们树立“银河”的概念,告诉孩子,在夏天或秋天晴朗的夜晚,能看见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发着银光的光带,好像天的一条河流,那就是银河,或叫天河。孩子们有了这些感受以后,接着组织他们美美地朗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课文也把银河写得很美。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至熟练后,进一步指导孩子们怎样读得更好,还让他们进行品读,旨在让孩子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而孩子们也读得相当投入,特别是结构相似的一到四小节,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强烈地被勾起了好奇心。
而要使孩子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语文素养,仅仅进行朗读积累还不够。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我还创设了以下活动:(一)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向银河提问题。(二)自己动手画一画银河。 这两项活动,特别是第一个活动受到了学生特别的喜爱。他们几乎是毫不思索地向银河提出了一大堆有趣的问题,而且很多都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来说的,如:1、“银河呀,你的河底有光滑的鹅卵石吗?在鹅卵石下面有会生小鱼的鱼妈妈吗?”2、“银河呀,在你的河岸边有美丽的大树和幽静的小路吗?嫦娥姐姐会经常抱着玉兔去你那边散步吗?”3、“银河呀,在你的下游有雄伟的瀑布吗?有调皮的小鸟在瀑布边飞来飞去吗?”4、“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龙虾和慢吞吞的螃蟹吗?它们会在你的河床上打架吗?”5、“银河呀,在你宽广的河面上有美丽的荷叶和荷花吗?大大的荷叶上有青蛙在唱歌吗?”……这些极富个性和想象力的提问,正是学生们创造力展现之处,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真可谓童趣十足,想象奇特。
现在想来,课堂要充满活力,教师的情感和创造力其实是很重要的。而语文课程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只要我们懂得去把握,知道去挖掘,懂得开发和运用,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9
一、“故弄玄虚”,唤起学生探究意识。
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特别学生都习惯称磁铁为吸铁石,因此对磁铁能吸铁有着深刻的印象,本课从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开始研究磁铁的性质,鉴于对这个问题学生的认识几乎都相同,所以我从“你认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之外还能吸引什么物体?”开始,引导学生作出猜测,至此学生形成了认识上的冲突,几乎大部分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引金属类的物体,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其错误看法。
令我欣慰的,部分善于观察总结的学生还提到了磁铁能吸引磁铁,当然磁铁也会有排斥磁铁的情况出现,在本课中还没有进入研究,因此在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后,我以“磁铁什么情况下会吸引磁铁什么时候又会退开另一块磁铁”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加以研究的,结束了这一突如其来的另类回答。
二、“双管齐下”,探究强化科学认识。
(一)探究——多元化的材料准备,一元论的结论得出。
利用磁铁检测哪些物体能被吸引,哪些不能被吸引,探究活动极为简单,我主要从实验材料入手,为学生准备了数量较多、种类丰富的材料供检测,对于“铜丝”“铝棒”这些金属材料从学生大多认为能被吸引,直到眼见为实时学生还在感叹“居然不能被吸引的”,“塑料尺”“木块”“玻璃片”这些材料则应证了学生的预测,至此引导学生从探究活动中总结发现得出结论,从“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的特点进行总结”学生很容易得出“磁铁能够吸引铁制的物体”,从而建立起磁铁有磁性的科学认识。
(二)应用——认同实验,在探究过程中强化科学认识。
在学生形成磁铁有磁性的认识基础上,出示了硬币、铃铛、不锈钢片等材料,引导学生判断哪些物体是铁制的,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作出了各不相同的判断,再一次形成了认识冲突,“那有什么方法判断这些物体是否是铁制的更可靠科学呢?”学生一下就反应过来,可以用磁铁去吸,至此学生就达成了利用磁铁的磁性去检测物体是否是铁制的科学方法。而实验的结果与观察判断的异样结果,再一次深化了学生“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
三、“推波助澜”,探究深化科学认识。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对于这个问题在《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导入中学生已亲眼见到了磁铁隔着纸能吸铁,因此学生的回答也是肯定的,“那磁铁隔着玻璃、木片这样的物体还能吸铁吗?”学生道“可以,磁铁就是隔着桌子也能吸引磁铁的”,“那我们可以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检测呢?”对于这一实验操作起来也较为容易,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改变磁铁与铁的距离会有何发现。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如期而至地得到了实验证实,即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至此进一步加深了对磁铁磁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月光曲》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月光曲》的,掌握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月光曲》教学反思。教学中我设计一个问题“贝多芬进入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之后情感又有什么变化了?”我认为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有同学说:“我认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一曲后,盲姑娘认出他就是贝多芬时贝多芬一定十分激动,因为盲姑娘太懂音乐了。”有的说:“我认为盲姑娘认出贝多芬后此时贝多芬还是感动,真正使他激动的原因是他想到这么爱音乐的人却不能坐在音乐厅里欣赏自己的演奏,社会制度太不平等了。想到这他很激动。”我没有打断学生而是笑着说:“请继续谈你们的观点。”学生受到了鼓励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我认为贝多芬此时是惊讶,为盲姑娘如此懂音乐而惊讶。”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贝多芬此时是气愤。”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贝多芬十分热爱劳动人民,贫穷不能阻碍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教学反思 。就在这简陋的茅屋中贝多芬遇到了他一生中难得遇到的一位真正的音乐知音,他的情感由感动、惊讶、气愤进一步升华为激动之情。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阅读课文时对人物的情感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几位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应象他们一样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后这节课我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还是比较好,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的展开争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向这节课学生们出现了很多种答案,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展开争论,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贝多芬的善良和爱心。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有关课堂教学工作总结汇编10篇】相关文章:
3.课堂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