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需要用到建议书的情形越来越多,建议书是就某项工作提出某种建议时使用的一种常用书信,要求具体明确,有针对性。那要怎么写好建议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牧产业项目建议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巴中市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介于东经106°20—107°45,北纬31°14—32°44之间。幅员面积12325平方公里。东邻达州市,南接南充市,西抵广元市,北接陕西汉中市。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共188个乡镇,2354个村。
(二)地貌特征
巴中市从北到南依次为:北部中低山、中部深丘、南部浅丘平坝,最高海拔2507m,最低海拔208m。达到“三无”地区标准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市标准,耕地面积230万亩,成片造林9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66.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活立木蓄积3666万立方米,为多林地区。共有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坡面积689.86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94.2万亩,可利用率为71.63%,草地类型属山地草丛和部分山地疏林、灌丛、农林间隙草地类。
(三)土壤特点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富含有机质,经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局等部门的检测分析,成土母质优良,基本没有先天性重金属超标土壤,适合绿色有机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全市耕地土壤未发现大面积的“三废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度较高。
(四)气候特点
巴中气候属典型的盆地亚热带大陆性湿热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18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60天,多年平均光照时数为1462小时。主要特征是表现为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同步;无霜期长,光照适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植被良好,适合猪、牛、羊、禽等畜禽的生长繁育。
(五)水资源情况
境内河流属嘉陵江支流渠江水系,沟壑纵横,河道落差较大,可开发水能75万千瓦,现仅开发20%。河流11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6条,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223毫米。水资源总量82.28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资源4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0.94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34亿立方米,水质情况良好。
二、畜牧业基础
全市总人口4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9万人,农村劳动力175万个,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34.52亿元,畜牧业产值57.71亿元,粮食产量达181.26万吨,人均纯收入3847万元,畜牧业纯收入 742元,农民人均出售畜产品先进收入1192元,占农民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的68.2%。
(一)生猪养殖现状
辖区内四县(区)均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和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重点县, 2010年出栏生猪535万头、年末存栏生猪334.86万头,出栏生猪主要通过农民自食、市场鲜销、腌腊品加工、肉联厂加工和活猪外调五种方式市场流通,其中农民自食约120万头,活猪外调约100万头。已实现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3789户(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814家,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37家),生猪规模养殖面达到31.5%,生猪改良面达84.2%(外三杂面42.7%),全市能繁母畜33.8万多头。其中外二杂母猪18万多头,纯外种母猪1.8万多头;纯外种公猪共1579头,其中长白约克种猪1353头,杜洛克种猪223头,PIC种猪11 3头。
全市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共6家,无公害生猪畜产品产地认证企业9家,2010年累计屠宰量为35.22万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46.29万吨,猪肉产量37.5万吨,累计外销量达12.71万吨,猪肉产品除少量本地需求外,大部分运往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
(二)生猪品种情况
本地品种归为盆周山地猪类别,当地以通江青裕猪为代表,属于地方优良猪种,以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风味佳著称,为巴山腊肉的主要制作原料品种,巴中农家一直保持用地方猪或含地方猪血缘的改良猪烘制腊肉。但由于生长速度较慢,在近30年来,地方加大了生猪改良力度,由于外来品种猪的推广和改良,从(长×盆F1)杂交种猪到(大×盆F1)杂交种猪,盆周山地猪急剧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产区存栏盆周山地猪种猪38665头,其中公猪仅389头。母猪杂交比例由1985年的15.0%到1995年的92.0%再到2005年的94.1%,2005年比1995年下降50.57%,其中种公猪下降71.3%。
(三)养殖方式
盆周山地猪,饲养历史悠久,在川陕鄂边界的.大巴山南麓山区,自古盛产黑猪,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气候较为寒冷,多靠养猪积肥,喜食脂肪,习惯在仔猪阶段(10 kg -25 kg)放养与圈养相结合,架子猪(25 kg -65 kg)阶段喂给大量的青绿野生饲料,育肥末期(65 kg-120kg)集中用行能量较多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催肥,从而逐渐使盆周山地猪适应性强,耐粗饲,抗逆性好,能适应山区粗放的饲养条件。现今仍有近50%的农村户依然保存着这样的传统养殖模式。
(四)饲料基础
1、优质的青饲料资源
巴中青饲料品种主要以红薯,红薯藤,马铃薯、南瓜、冬瓜、胡萝卜、本地野生牧草和本地季节性水果及蔬菜残剩物等,累计全年全市青饲料资源达70多万吨,其中红薯及红薯藤达35万吨,另外我市辖区内有近720万亩的`草山草坡,可根据生猪的杂食性,适当种植营养丰富的牧草品种,增加对青饲料的补充。但目前,我市农村地区饲养方式要么转变成规模养殖场,青饲料几乎不用,要么方式单一,青饲料利用率不高,浪费大。造成青饲料资源浪费突出。
2、丰富的精饲料
农作物多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和豆类等,野生饲草资源丰茂。我市年产玉米50多万吨。年产小麦近30万吨,年产水稻100多万吨,年产大豆近3万吨。在农村玉米与大豆有90%用于饲喂生猪,小麦与水稻有近30%用于养殖生猪。但养殖观念及技术落后,造成精饲料的有效转化率不高。
3、工业饲料基础。
2010年巴中市饲料生产1933吨,其中,配合饲料515吨,浓缩饲料862吨,添加剂预混料556吨,巴中市工业饲料折合全价饲料3102.36吨,其余工业饲料消耗来源于省内大型饲料集团和巴中周边饲料加工企业。
(五)防疫基础
巴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科学规范的疫病防控机制确保了我市从未发生过重大动物疫病。一是自然环境筑成生态屏障。巴中位于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属秦巴山区,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山势雄伟,沟壑纵横,北面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全市森林面积6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5%。独特的生态环境筑起一道道动物疫病传播的天然屏障。二是农户适度规模饲养方式分解了疫病风险。分散分布的农户小规模饲养,实现了猪群的自然隔离,粪污等排泄物由农地自然消纳,对环境影响小,病菌自然消除能力强,有利于疫病的控制。三是疫病防疫扎实有效。市、县(区)党政领导历来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和“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动物疫病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畜牧食品局坚持“五统一”(统一疫苗、免疫程序、操作规程、免疫标识、评价免疫质量)、“五到位”(物资、宣传、质量、责任、督查到位)、“五不漏”(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工作机制,确保了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均达到国家要求。三是外疫防控监管到位。我市建立了外引商品畜禽逐级申报审批制度、凭证引购运输制度、引回申报制度、隔离观察制度、承诺经营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遏制了重大动物疫病传入我市。
三、项目支撑条件
(一)项目用地
境内项目用地选择性大,所有成片耕地、荒地均有林地、草地、果园等相间配套,土地流转价格相对较低,一般为境地每年每亩600—800元,荒地300—500元,可由地方政府完成土地流转全部工作,交由项目单位使用。
(二)交通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通乡油(水泥)路1276公里、通村公路6858公里,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目标;公路交通方便,与周边各式均有道路顺畅连通,广(元)巴(中)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广元盘龙机场距巴中130多公里;巴(中)达(州)、巴(中)南(部)、巴(中)陕(西)3条高速正在建设中,巴(中)广(安)渝(重庆)、巴(中)通(江)万(源)、巴(中)苍(溪)绵(阳)以及巴中绕城5条高速已经纳入全省“十二五”规划。建成后,巴中市境内有近500公里高速公路,10个高速公路大通道,其中至成都有4条大通道、至重庆有3条大通道、至西安有1条大通道,至兰州有1条大通道,至东部地区有1条大通道,可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的区域交通枢纽格局,彻底改变巴中的区位劣势,强力带动巴中的发展。
(三)能源通讯
全市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220千伏骨干电网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天然气资源丰富,储备量达8669亿立方米,“中石化”在我市进行中浅层勘探,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达1700亿立方米,相当于“普光气田”已控明的天然气储量的1/3;城市天然气民用工程联网,城区居民生活用气普及率达到75%;建有CNG汽车加气站5座,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气化率达到80%。
通讯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100%的乡镇实现程控、移动双通,100%的村开通程控电话。建有省、市、县三级贯通、全国联网、统一管理、分级运营、利益共享、协调发展的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5%以上,100%的区、镇实现光纤联网,100%的村通有线电视,80%的村开通光纤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以上。建有全市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和网控中心,为各类公共信息网、专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提供交换和处理平台。基本实现了电信、电视、计算机网络“三网”的相互融通。
(四)技术力量
我市具备完整的县、乡、村技术服务体系,能够为该项目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保障。全市现共有乡镇畜牧兽医站189个,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1080人,其中市级机构8人,县级畜牧技术机构127人,乡镇畜牧兽医站945人;县级畜牧技术机构按职称分:高级13人、中级44人、初级70人;乡镇站按职称分:高级8人、中级294人、初级578人、技术员65人。
(五)社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
巴中是红四方面军总部所在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有12万人参加红军。当地民风朴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强,社会秩序良好。当地劳动力充裕,可就地解决项目所需的全部劳动力。
(六)消费市场状况
1、本地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本地猪肉消费以鲜肉消费为主,占总消费量的87%,农户自食猪肉以自繁自养的含地方猪种血缘为主的生猪,城镇居民消费产自本地农家养猪和部分规模化场生产的瘦肉型猪,农家自食每年约180万头,城镇居民消费约60万头。
2、市外销售:以销售活猪为主,主要销往成都、重庆两大省会城市,约占外销的70%,数量达到60余万头,其余20余万头销往四川部分二线城市和省外城市。巴中生猪在成都、重庆等地以其品质良好、口感风味俱佳,备受成都、重庆等市民的青睐,今年来成都猪肉供应商意向征订生猪达60余万头,并将巴中生猪列为成都市猪源供应基地。
四、主要支持措施
(一)党政高度重视
在近期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李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的理念,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明确“一把手”在招商引资中的“第一责任”。要建立市县(区)领导联系招商引资项目制度,对全市招商引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要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积极有效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在重大项目、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引进上有根本性的突破。要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在加快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要更加真情、更加细心服务,让投资者感到来巴中投资心理零距离、工作无障碍。
(二)对项目开展的优惠措施
为了确保该项目有力有序有效地顺利推进,提高投资效益。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了以下优惠措施:
1、土地方面。对项目投资建设的土地供给实行最大程度的优惠让利,满足投资方在项目选址和用地面积的需要。如投资开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的,享受与当地群众同等的优惠条件。政府将全力以赴帮助解决项目投资建设的土地问题。
2、税收方面。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对该项目投资实行税收优惠。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奖励方面。对该项目按投资实际到位资金给予奖励。奖励比例为:总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5‰,5000万—1亿元之间的项目3‰,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1.5‰。
4、保障方面。强化服务意识,对项目定期上门帮助解决问题,对项目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安排专人负责,提供全程服务,帮助项目筹建,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该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即来即办。
5、其它方面。充分发挥各种体制优势,利用各种资源帮助项目争取各类项目和政策的最大限度的支持。
【畜牧产业项目建议书】相关文章:
1.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6.项目建议书
7.酒店项目建议书
8.医院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