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经验交流会发言:将课改进行到底

2017-05-23 讲话稿

将课改进行到底

        一、求新求变转观念
        推进课改,始于观念。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改不行,改了也不一定行,但不改坚决不行。我们从抓观念转变入手,给老师“洗脑”。
        一是开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深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同志以爱执教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从不偏向和歧视学生,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教育好每个学生。
        二是将“永学永思、和谐和美”的校训植入教师心灵。通过举办专家讲座、请教研室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请名师来校作课、组织教师到名校听课、外出参加培训等形式,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研讨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编写意图,领会课改精髓,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实施课改的信心和决心。学校向每位教师赠送了教育专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书,让他们谈心得、写体会,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是加强教师心态建设。多次召开课改动员会、培训会,组织教师观看《鹰之重生》视频、凝听娄萌教授《心态建设》讲座,教育引导教师要有空杯心态、归零心态,学习改变,学习克服,适应环境,真正认识到课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观念一变天地宽,通过转变观念,课程改革由“要我改”的被动要求转变为教师们“我要改”的自觉行动。永和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从心底里爱学生,学生们在温暖的 “爱”中慢慢懂事,知道了尊重、回报、上进、自强。
        二、真刀真枪出实招
        推进课改,重在落实。课改不是花拳绣腿,必须干真事、求实效。去年11月22日全县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会议后,我们不等不靠、乘势而上,在全校范围内迅速掀起了课改热潮,五六年级语、数学科率先展开了“导学案”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一是组织机构落实。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抓。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分解到人。
        二是课改方案落实。经过反复讨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方案明确了课改的模式、分工、流程和质量标准。
        三是人员培训落实。组织教师学习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我们称之为“导学案”)课改经验,观看史正红教授的专题讲座视频,学习“讲学稿”经验材料汇编,熟悉和掌握“讲学稿”编制、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四是“导学案”编制落实。“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导学案”来源于新的备课模式,是集体备课的'结晶。按照“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备课模式,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老师们钻进教参,沉入题海,深入研究挖掘,集思广益,把每个知识点理清、理顺,用最简明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最终形成由课前预习、课内训练巩固、课外拓展延伸四部分构成的“导学案”。上学年“导学案”出炉的程序是,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导学案”草稿拿出交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初审后发给全体组员,征求修改意见;充实完善后交主管领导审定,定稿后制成正式文本。本学期的“导学案”编制任务是在暑期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完成的。
        五是“导学案”使用落实。上课前一天,课任教师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第二天上课前将“导学案”收上来,了解学习预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课堂上师生共用“导学案”,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有着响亮名字的小组,由各组学生通过研讨得出结论,教师加以点拨和概括;课后,教师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学生填写“学后记”。强调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和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多人一面、湮没教学特色。

【课改经验交流会发言:将课改进行到底】相关文章:

课改演讲稿范文09-28

闽南课改参观考察报告04-16

课改工作计划范文8篇12-28

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08-25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13篇12-23

课改实验工作计划书04-26

少先队活动与课改的活动总结06-29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11-23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范文10-23

我改、我改、我改改改_750字12-27

综合实践活动发言稿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