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旗下讲话稿

2021-09-14 讲话稿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各种讲话稿频频出现,讲话稿是人们在各种会议和一些较庄重、隆重的场合上发表带有宣传、指示、总结性质讲话的文稿。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讲话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1年中秋国旗下讲话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国旗下讲话稿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本周四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提前祝大家中秋快乐。

  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中秋的月最圆,最明,最美,诗情画意,充满浓浓的亲情。

  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现,而中秋节的盛行开始于宋朝。为什么叫“中秋”呢?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事庆祝一番,庆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时节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等。这些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这佳节到来之际,学校建议每位同学。

  第一、孝敬自己爸爸妈妈,中秋放假,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中秋节的历史风情,传统文化,和亲人过一个祥和团圆的中秋佳节!

  第二、给我们辛苦耕耘在讲台上的老师道一声:中秋快乐!

  最后,我再向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好好想想,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这学期,你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你想获得的进步是什么?你想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哪些长处?你准备怎样让自己更充实快乐?

  在这里我要特别对毕业班的同学说几句,这个学年你们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学习阶段,我们希望你们能找准方向,增强信心,做好大哥哥,大姐姐,发扬成绩,自主、自觉参与学习过程,刻苦钻研。我们相信你们一定会努力学习,能考取好的成绩,为小学时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学们,春华秋实:春因繁花而美丽,秋因收获而充实,此时此刻,校园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让我们每位同学,每位老师,以全新面貌开启新学期,取得满意成绩!

  中秋国旗下讲话稿2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缘逢中秋》

  古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月圆之日,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将夜·月·家这三个字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昨日,大家是否与家人坐在一起,欣赏了皓月当空的美景?

  其实关于中秋,不乏许多一直为人所称道的神话传说。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古往今来,人们在中秋节进行的传统活动有许多。《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都要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其实,中秋赏月的风俗早在唐代便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象征着那一时期的“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到了现代,很多少数民族内也不乏一些颇具特色的活动。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这天夜晚,男女青年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说到团圆,其实一些诗人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令他们钟情的不只有月亮,还有那抹皎洁之中深含的思乡之情。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杜甫,就在《八月十五夜月》一诗中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也曾在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这些文人墨客渴望亲人团聚之情溢于言表。

  现代诗人艾青也曾在他的诗中这样写道: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团圆不仅是一种家庭团聚的形式出现,更具有实质的情感内涵,中秋节是亲情和真情的流露。团圆即是“圆满”。这一词汇仿佛跨越了历史的长河,将无数代中华儿女的心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生活中人们追求的便是圆满,聚会之余是兴致的圆满,工作学习之后是成绩的圆满,人生故事则是结局的圆满。这种完美意识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牢牢地扎根,它会牵起我们对事物的向往之情,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无数代华夏儿女才会在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所追求的无不是一种圆满。

  如今能够与亲人在中秋节团聚的我们无疑是幸福的,因为它凝聚了一年的亲情惦念,积淀了一年的离合悲欢,随着中秋节喜庆团圆的气氛伸展,正是这种真情的升温,使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在节日里得到美妙的升华,人与人的情感愈发融洽,人与人的友谊愈发加深。中秋节集中展示出中国人的真善美。孝心、爱心在绽放,人情、秋意在生发。美好的人情、美好的夜色、美好的习俗、美好的性情都在尽情舒展。

  咀嚼和回味上千年的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对美好理想和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宇宙自然和苍天厚土的虔诚感恩敬畏,对和谐社会和家庭团圆的永恒企盼。

  所以,我们更应当珍惜这美好的时光,从今天开始,与家人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让中秋节这份团圆的意境延续下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秋国旗下讲话稿3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话明月·迎中秋》。

  秋天很浓,月亮很圆,又一个中秋节要到了!今年9月19日是农历8月15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它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的重聚节。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流浪者会陆续回家,与父母、亲戚和朋友团聚,享受他们的美酒。现在,我想问你:你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

  “中秋”一词早在周代就出现了,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代。为什么叫中秋节?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是在三秋,所以中秋节有很多名字:“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月夜”等等。中秋节原本是一个收获的节日。过去,在收获季节,人们总是庆祝一个伟大的事件来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节,云薄月明。除了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外,有的地方还会有跳草龙、筑佛塔等活动。此外,还有许多关于中秋节的精彩传说,如月亮女神、吴刚的获奖桂冠、玉兔的玩药等等。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秋节是最圆、最亮、最美的一个月!中秋节虽然是团圆的日子,但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和家人朋友团聚,于是把感情寄托在明月上,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言。现在,我想测试一下每个人,看看他们知道多少。我说前半段,你接后半段,好吗?

  1、抬起头来看,我发现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李白《静夜思》

  2、小时不认识月亮,叫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3、直到我举起杯子,我请求明月,把我的影子带给我,让我们三个在一起。——李白《月下独酌》

  4、月亮,现在在海上变得丰满,照亮了整个天堂。-张九龄《望月怀远》

  5、世界有多广阔,树木离天堂有多近,水中月亮离得多近多清晰!――孟浩然《宿建德江》

  6、他知道今晚的露珠会结霜,家里的月光会多明亮啊!——杜甫《月夜忆舍弟》

  7、秦时月关,长征时人不归。-王长龄《出塞》

  8、松树林里的月光,小溪里的水晶石。——王伟《山居秋瞑》

  看来大家的知识真的很丰富啊!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同学老师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

  中秋国旗下讲话稿4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早上好!

  凉爽的秋风,枯黄的树叶,成熟的果实,芬芳的金桂,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秋天已经悄悄向我们走来,我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正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中秋节团圆节》。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自20xx年起,中秋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并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个重要的节日。

  8月15日是中秋节,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这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视满月为团圆的象征。因此,8月15日也被称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常用“满月缺月”这个词来形容喜怒哀乐,而住在外地的游子则是把自己深深的情意寄托在月亮上。如李白的《举目四望,发现已是月色,又沉了回去,忽然想到了家》,杜甫的《他知道今夜的露珠将是霜,家里的月色是多么明亮啊!》,王安石的《春风与绿江南岸,明月几时归我》等。是表达思念家乡亲人之情的永恒天鹅之歌。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因此也被俗称为“中秋节”、“月夜”、“追月节”、“玩月节”和“拜月节”。

  古代皇帝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社会制度。民间也有中秋节祭祀月亮的习惯,后来演变成轻松赏月。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在唐代盛行,许多著名诗人的诗歌中都有关于月亮的诗。比如“希望人长寿,千里同游”。“明月几时,向天问酒。”所有这些故事都流传至今。各地还有许多“拜月坛”、“月亭”、“月塔”的历史遗迹。每当8月15日明月高照时,露天的桌案上就会摆上月饼、石榴、红枣等水果。拜月之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欣赏着明月。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习俗,它象征着团圆。它的起源有很多解释。元末,江苏泰州抗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朱元璋谋士刘伯温)趁中秋百姓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上携带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靼人”。所有人都看到了蛋糕上的纸条,一圈又一圈,像是承诺要杀死这一夜犯下各种罪行的“鞑靼人”。

  同学们,关于中秋节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可以网上查。9月30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我们不妨走出家门,一边吟诗赞美月光下的大自然奇观,一边和家人分享切好的月饼。

  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阖家团圆!谢谢大家。

  中秋国旗下讲话稿5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秋天很浓,月亮很圆,又一个中秋节要到了!这个星期四,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在秋天的中间,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它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最圆、最亮、最美的月份,所以也叫“团圆节”。金桂香,月圆花。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拜访亲戚朋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是中国的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注重亲情,珍惜团圆,尤其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亲情的节日;中秋节是团聚的时候。这时,感受家庭,释放家庭,提升家庭;此时,期待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成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感恩节是中秋节最美好的事情!不用说,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戚朋友一句问候,给一杯绿茶,给一口月饼,这些都是对我们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的生活和培养……同学们,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度过这个中秋节!感恩!感谢所有创造我们的人和所有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带着感恩,我们懂得尊重老师,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懂得努力学习和珍惜自己,懂得拥有幸福和快乐!

  中秋节最美,但美只是一颗感恩的心!中秋节最美,但美只是一份真挚的祝福!

  在此,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

【2021年中秋国旗下讲话稿(精选5篇)】相关文章:

1.喜迎中秋国旗下讲话稿

2.中秋情国旗下讲话稿

3.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

4.迎中秋国旗下讲话稿范文

5.中秋节国旗下的讲话稿(精选6篇)

6.学校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

7.小学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

8.关于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

9.中秋节国旗下的讲话稿

上一篇:中秋的讲话稿 下一篇:班级中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