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演讲稿要点

2017-05-04 十一国庆节演讲稿

第一节 演讲稿概述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

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 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演讲是演讲者(具有一定社会角色的现实的人,而

不是演员)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不是

舞台)的听众(不是观看艺术表演的观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不是艺术表演),

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

流信息。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

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 流。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

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所谓针对

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

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

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 计不同的演讲内容。

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

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

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

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

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要

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

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 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第二节 演讲稿的结构

从内部结构来说,演讲需要形成或创造现场的情绪氛围,所讲的内容应该较为集中,通常一

演讲稿“最多只能讲两三个问题,而且这两三个问题还得很紧密地在逻辑上串连起来,以

层层推演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展开,这时最忌的是平面罗列:甲乙丙丁,1234,abcd,尤

其成为大忌的是先亮论点,后举例子。这只能使听众停止思考,甚至昏昏欲睡。分散的论点

和被动的(亦即无分析的,不能发展论点的)例子,无异于催眠曲。”而“在演讲比赛中,

尤其要求集中论点,因为时间的限制更大。”(孙绍振:《关于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

样。但是,由于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因而演讲稿的结构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尤其是它的开头和结尾有特殊的要求。

一、开头要抓住听众,引人入胜

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瑞士作家温克勒说:“开场白有二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的同感;二是如字义所释,

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好的演讲稿,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

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开场白的技术主要有:

1、 楔子。用几句诚恳的话同听众建立个人间的关系,获得听众的好感和信任;

2、衔接。直接 地反映出一种形势,或是将要论及的问题,常用某一件小事,一个比喻,个人经历,轶事传

【关于国庆节的演讲稿要点】相关文章:

关于国庆节主题的演讲稿09-10

小学关于国庆节的优秀演讲稿09-14

关于国庆节的演讲稿1000字09-10

关于国庆节的演讲稿6篇03-01

关于国庆节主题演讲稿01-04

关于国庆节演讲稿范文09-11

关于2021年国庆节的优秀演讲稿09-14

关于国庆节的演讲稿(精选6篇)09-11

关于国庆节的演讲稿(通用5篇)09-11

关于国庆节的演讲稿(通用7篇)09-10

国庆节演讲稿:祖国,我爱你 国庆节感恩祖国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