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演讲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说过:“读书能让人得新知,增学问,养性灵。”一本好书可以让人们不断地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读过《一个都不能落》,让我对我今后所要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了一个新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只是一名浇花匠。
我只是一名浇花匠
——读《一个都不能落》有感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你想幸福一生,请你热爱你自己的职业!我深深地爱着教师这一职业。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像园丁一样把雨露洒满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但是,看过《一个都不能落》后我常常问自己,我真的就要像园丁一样吗?园丁的工作是修剪树木,让树木花草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成长,稍有偏差就进行修饰,最后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从辛勤培育、细心呵护角度理解,教师是园丁;如果说学生有错误,教师要帮助他整改,教师是园丁,可是花草虽然有生命但却没有意识,学生则是有意识有灵魂的,如果教师真的完全像园丁一样去“修剪”学生的话,那便是一千个读者,一个哈姆雷特,教育便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一个都不能落》让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不是园丁,我只是一名浇花匠!
日常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层次不一,有学优生也
有学困生,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些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而在他们享受着学习所带来的快乐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难以融入其中,对所学的知识仍然是一团迷雾。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教学中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不会让课堂成为任何一个人心头难言的伤痛。我的教育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千篇一律的学会同一个知识,应用同一个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而是适时地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予以帮助,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能力,形成自己特有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一个都不能落》这本书总结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教学提供了参考,例如书中提到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过度贪玩儿,课堂上违反纪律,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甚至因为摊贪玩而逃课。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学生如此贪玩儿?怎样才能转化这些贪玩儿的学生呢?对于刚入职半年的我,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是《一个都不能落》给了我答案与帮助。有些学生贪玩儿是由于自身因素造成的,他们有些人自制力不足、基础过差或者是注意力差;有些学生贪玩儿是由于一些外界因素造成的,学习强度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家长的疏于管理等等。教学中我们能忽视他们吗?我们应该以学优生的标准约束他们吗?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不要让学习强度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要耐心的教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尝
到成功的滋味;要循循善诱的进行教导,同时还要善抓反复、确保转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因材施教。
当老师最开心的就是能够看到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搏击,健康成长,但是,老师不能为学生做一切事情,需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学习,不要忘了,我们不再是园丁,而是一名浇花匠!我们要用赤诚的爱唤醒迷茫,点燃青春,让希望这片沃土开满灿烂的个性之花!
读书演讲稿 篇2
尊敬的XX:
“青铜大叫一声:“葵——花”,当时阳光倾盆,一望无际的葵花田里,成千上万株葵花,花盘又大又圆,正齐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滚动着的那轮金色的天体……”那一刻,我的眼再次蒙上了一层迷雾。
葵花,一个乖巧懂事、惹人喜爱的葵花;青铜,一个聪明勇敢、不会说话的青铜。
合上了书,我竟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小说,这本书有爱亦有苦,有酸也有甜,酸甜苦辣,将这本至苦、至爱、至美的小说,写得淋漓尽致。
葵花,一个没有母亲,没有朋友的孩子,随着父亲来到干校,作为城里人的她,面对陌生的环境,她常常孤独地站在河边,望着大麦地许久。没有朋友,只有孤单寂寞相伴。
青铜,一个不会说话,有点孤独自闭的孩子,也和葵花有者同样地心情。别人认为他是怪人,只有那头牛与他作伴,每天骑着牛在田野上、芦苇里、大树旁狂奔。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关心他,渐渐地,他的内心变得有点自闭。
两个孩子都有同样的心情,同样的孤单,同样的寂寞,就如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自己一样。
然而,命运却又阴差阳错地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安排在了一起。那一年,葵花的爸爸意外地去世了,可怜的葵花伤心极了,她无依无靠,失去了母亲,离开了父亲,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于葵花实在太沉重了。但,面对富有的嘎鱼家,和贫穷的青铜家。她,选择了青铜家。
就如同爸爸生前的作品——青铜葵花,用青铜铸就的葵花,坚强刚毅。葵花与青铜,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葵花把青铜当成了自己的亲哥哥,而哥哥更是无微不至的呵护着妹妹。这些悠远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很多很多:为了妹妹,哥哥放弃了自己的心愿;为了给妹妹照相,哥哥在大冬天里卖掉了自己的鞋;为了有光写作业,哥哥捉了萤火虫做灯给妹妹;为了找葵花,哥哥不惜让脚刺破流血;为了给妹妹做冰项链,哥哥在冰天雪地里,吹得嘴直麻;为了让葵花看马戏,竟和几个大孩子打架……虽然葵花和青铜不是亲兄妹,但有谁觉得他们不亲吗?
但,命运总爱开玩笑,开一次不够,又开两次。生活了这么久,葵花和青铜的感情更是血浓于水。城里的人突然想起了遗忘在大麦地里的葵花,硬是把葵花从青铜,从爸爸,从妈妈,从这个早已融入她的家拉了出来。他们自以为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把两个孩子又狠狠地推入了孤独的漩涡中。从此,青铜,每天都在葵花离开的码头上日夜等待,幻想中,他看见了葵花,正慢慢向他走来,他在脑海中,激发的思念,使这个哑巴喊出了“葵花‘。
青铜,一个哑巴竟会说话了,然而,喊的是他妹妹——葵花,我相信这不是奇迹,这是爱的力量,一种思念的力量!
谢谢大家!
读书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高一八班的谢付岚,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伴我成长》。
生命如书,好一个隽永的比喻!
书陪伴我走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世界的的营养品”,没有书,就像是婴儿没有了奶水;没有书就像是天空的鸟儿没有了翅膀。置身一方有书的天地,触目那些发黄或簇新的书卷,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的眼睛映得鲜亮而迥然有神。打开书,走进五彩缤纷的思想丛林,我顿觉异香弥漫、沁人心脾。总能在油墨的芬芳中感悟些什么。当我与书中那些形色各异的事物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便会发觉生命曾经隐现的种种情意,在一直陪伴我成长。
我畅游在书的江川中,拟一片轻舟向三峡驶去,感受李白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时而又体验郦道元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流湍急时,又会听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本好书能让你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就像海伦凯勒一样,书让她领悟了生命的可贵。我也一样,我也一样爱书。每当站在书架前,便觉得我面前展开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这一刻,我屏住呼吸,轻轻地合上书,闭上眼睛。脑海中跳跃书卷中雄浑的字眼。一笔一划,一字一句,一段一篇。不知走过多少时间齿轮,我叹息着。我只是书屋外的虫子!书啊!你那黄金镀成的屋子可否也让我触及你的荣光!
谢谢大家!
读书演讲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历经100多天书香浸润的第九届读书节今天即将落下帷幕了。在学校党委、校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全体老师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本届读书节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为此付出艰辛努力的全体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真诚地祝贺全体同学,祝贺你们通过100天的辛勤耕耘,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理想更加高远。
第九届读书节,我们借鉴前八届读书节的经验,组织更加科学严密,全体师生参与的热情更加高涨,各年级、各班级的读书活动的设计形式更多、更好,内容更新颖、更符合实际、更注重实效。
按照第九届读书节实施意见,本届读书节我们对读书活动中的优胜班级和个人进行评选表彰。经过认真评选,共评出优秀班级42个,优秀读书社团33个,读书之星820名,同时,对设计读书活动有独特创意的高一22班和在读书节活动中成果丰硕的高中部9名同学、初中部10名同学颁发诸城实验中学第九届读书节特别奖。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受到表彰的班级和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学校将颁发奖状、证书予以表彰,其中获得特别奖的个人还将颁发奖品。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评论家张颐武曾说过:“中国人应该每天至少要读二十分钟的书,这些书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质,甚至关系到文化价值的传承”。同学们,领导和老师们已经为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精心建造了实验中学这块升华生命的港湾,只要你们抓住机遇,争分夺秒地去读书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智慧点燃你生命的火把,你生命的航船一定会从这里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读书节的闭幕,并不是读书活动的结束,而是读书新起点的开始。让我们以今天的闭幕式为新的起点,爱书、读书,让浓郁的书香永远充盈实中校园,充盈同学们的心灵,伴随实中的学子成长,走向成功。
学校将以各种形式将读书活动深入开展下去,使广大学生在阅读中锻铸生命、茁壮成长,也希望全校同学在读书节闭幕之后的日子里,一如既往地保持昂扬的读书学习的激情,用更加勤奋的努力精心呵护第九届读书节点燃的求知火焰,让它永不熄灭,让它永远散发芬芳的`书香和知识的光芒,你的理想和人生一定会更加完美和辉煌!
读书演讲稿 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小时候,我很讨厌读书,一读书我就火气大升,很厌烦地盯着那书上密密麻麻的字看,害得我哈欠连天,紧接着就是一阵骂。总在发呆的时候幻想,要是有一个没有书的王国就好了!
我三岁以前常常抱着这个幻想放不下,直到有一天,我看见“恐龙”这二个字,还有关于它的图片,我打心底觉得恐龙厉害,所以我竟喜欢上了恐龙书。
可惜好景不长,一个声音似枪打破了我那扇梦想的窗户:“你快上小学了,我告诉你,恐龙早在几千年前就灭绝了,你不要再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了!”…
于是将近一个月来,我都无聊得没事儿干,在我的书架上东翻翻西找找,希望能找到一本好看的书。不知道是不是命运之神在帮助我,我的指尖碰到了一本书,名叫《哈利?波特》,我的双眼里不停地闪烁着贪婪的目光。我不知不觉间就拿下了那本书,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一页、二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直到看完了,我还念念不忘。
四年级上学期时,我把《哈利?波特》一至七册全看完了,最终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哈迷”。
读书演讲稿 篇6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多阅读书籍,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使我们谈吐优雅,提高我们的修养。今天,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绿山墙的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相信你听到这个书名,就会对它产生了浓浓的兴趣:“绿山墙是什么?为什么叫绿山墙?”“安妮是谁,这本书讲述了安妮的什么呢?”其实呀,绿山墙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安妮和她的养父母马修与玛丽拉所住的地方,因为这幢房子草木丛生、果树成荫,密密的叶子几乎把整幢房子都给遮盖住了,看上去整幢房子就像树屋,因而取名为绿山墙。
而刚才提到的安妮,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她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十分的可怜,后来被马修和玛丽拉兄妹收养,马修并不掩饰对安妮真挚的爱,而玛丽拉则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这对养父母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抚养着安妮。
读完这本书,你不难发现:安妮的个性纯洁正直,明快开朗,精力充沛,喜欢说呀说呀,更重要的是,安妮具有十分强的相像力和爱心,这使她考上了出色的学校,可为了陪伴孤独的老人,安妮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决定在当地教书。
在这本书里,爱心、美德和开朗为我们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一个孩子五彩的童年。在阅读这本书时,你会随着书中情节变化而大哭、大笑,但不管怎样,相信你一定会被这本书里描绘的精彩内容吸引,从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宝贵的精神食粮。
如果你有这本书,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发出感受;如果你没有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去图书角借来这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总之,让我们充实、快乐地度过这个读书周,让书香伴随我们成长!
读书演讲稿 篇7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求知欲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学习,学走路、学吃饭、学说话……求知欲让人不断去追求自身的完善、去探测自然的奥秘,它是一个人不断向上的动力源泉。
但我们看中国当下的教育,说严重点,它抑制甚至摧毁求知欲。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每天都会被灌输一堆不知所云的知识,然后就不停地做题。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安逸享乐的本性,那么中国的学生为何还能老老实实地做这些不知所云的题目呢?因为考试、因为分数,因为它们将关系到今后的人生。所以中国的教育亦被称作“应试教育”,而我爱将其称作“硬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是生硬的,被强行灌入一些冰冷机械的知识,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没有求知欲望的学习是很可怕的:老师上课时讲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所有人都埋头做好笔记,却没有人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因为他们知道考试不考这些。没有学习的热情,考试分数再漂亮,也只是冰冷的数字,学生的内心也是枯寂的。
遥想孔子当年收徒授书,全然不是如今的教育模式,他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开展教育。这就是个性化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它是自由的、变通的,不像应试教育那样僵硬和死板。它会让学习者学到自己想学的,因而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一个人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更进一步。孔子的弟子中虽有惊才艳艳者,但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也愿意随孔子学习,这就是孔子的成功之处:取人之所长,培养出好学品质。
如果将个性化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么课堂会变得活跃自由。不过,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既要能慧眼识人,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要能不厌其烦,向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层面的知识。这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如果真要这么做,那么老师就要博学,课堂也要小班化,甚至考试的体制也要改变。这一切,目前确实难以做到。
此路不通,只好另辟蹊径。在一个地方,可以较轻易地做到个性化教育,那就是家庭。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他们也有足够的耐心。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可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我相信,再过一两代后,中国的家庭教育会远比现在的好。到那时,学生就能在学校学到基础的知识,在家庭中能学到更丰富和个性化的知识,两者相辅相成,既保证了人生未来,又让人充满求知欲,保留了人味,岂不是一举两得?
还有一种个性化教育,那就是自我教育。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四处求教无门的困难得以解决了,只要你识字,你就能在互联网上学到自己要学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是为了自己求知而学习,当然,它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它需要你有极强的求知欲,能耐得住苦读的寂寞。
总体而言,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能激发求知欲的教育方式,是很好的,但要实现它还很困难。默默祝愿中国未来的教育,少一些功利,多一些个性;少一些考试,多一些人道。还记得宝莱坞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人公质问台下的学生:“你们看到这个词时有没有一点激动?为了能学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欢欣鼓舞?没有,你们只是在竞争,在疯狂地比赛!”印度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一点相似,只求考试考到好分数,而非求知。这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低不了!
期望将来有一天,中国能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揣着好奇之心,在求知之路上不断迈进,茁壮成长!
【读书演讲稿集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