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1
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书中是王老师对100个教育案例的点评。当我翻看目录时,那一句句经常萦绕在耳旁的话出现在我的眼前。“他硬是不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怎么办”“学生对我出言不逊”。这些不都是我们为之烦恼的问题吗?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想从中寻找答案。
一口气读完这部书,我却没有找到我要的答案。我只是觉得,王老师真是位有责任心,充满智慧的老师。针对每个案例,他总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找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在工作中,他总是做到一个“勤”字。他勤观察、勤思考、勤于问、勤于学。这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才能做到的。
可是在教育中,光有责任心,还远远不够。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他就会认真从你的教诲吗?我们知道,学生的行为是反复无常的。要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到底还需要什么呢?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一直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中,成为学生眼中独具魅力的老师呢?
我再次翻开这部书,仔细研读,我不禁深深为王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折服。做表面功夫谁不会,但只有像王老师那样真正去热爱教育事业,把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去教,才能成为一名魅力老师吧!到底该怎么做呢?
一要有外表的魅力。外表是学生接触教师的最直观的一面。仪态举止端庄大方,学生自然赏心悦目。你每天面带微笑,学生更是如沐春风。假如你是一位气质与美貌兼备的老师,学生就更易亲近你,愿听你的谆谆教诲。当然,只靠外表去吸引学生注意力,未免太小看他们了。那是华而不实的。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具备由内而外的吸引力,才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
二要有语言魅力。语言是课堂的生命所在。语言风趣、幽默,学生听来乐呵呵,但是不是能真正学到东西呢?我想,教师要想把话说到学生的心里,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思考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那么不管你是什么教育内容,学生都理易于接受。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影响,无论是写字还是读书,一看(听)便知道是谁的学生,据我了解,这样的教师,都是在课前经过认真的练读,反复的训练,课堂上更是用心去读、去写。教师首先入境,学生才能设身处地。融进感情的教学语言是最美的,我想这是勿庸置疑的。
三要具备艺术魅力。于永正老师是我们熟知的一位教育专家,他并没有突出的外表,但他的亲和力随处可见。他的教学语言平易,其意蕴却充沛,表现形式更是自然生动,为学生所乐于接受。记得于老师教学古诗《草》,结束时,亲自扮演学生的奶奶、哥哥。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老师把单向的考问变得富有情趣。正因有了新的立意,新的'教学,加上于老师惟妙惟肖的模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接受了加深印象的教育。比起枯燥的抄、读、背,学生怎能不喜欢这位满头银发的于老师。
四要具备人格魅力。曾读得一则新闻:篮球明星姚明签订了自愿捐赠骨髓的协议,并表示只要有人需要,他随时捐赠,当记者追问:假如当时你有一场非常重要的比赛呢?姚明简短地答道:“当然是去捐赠骨髓,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一句简短的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一颗懂得施爱的心灵,永远值得敬重。一位体育明显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教师,处处为人师表。更应以自身为表率,把爱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中,让师生之间都以付出一份关爱为追求目标。教师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教育出品格高尚的学生。
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才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做一名魅力老师,我将孜孜以求。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2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100个教育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诠释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教师与家长的问题以及管理问题。驻足于一百个案例,不禁被那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为读者,读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阅读中收获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老师都有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办法更有效。
智慧来自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时时站在学生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多替孩子们想想,师生彼此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时也会让师生多收获一份快乐和欣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蹲下身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工作总结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智慧来自善思。没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会简单,甚至是野蛮。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样,每天在疲惫中挣扎,难以享受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我们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关注教育现象、会静心思考、会潜心体会。不仅遇到问题要尽心思考,事后还要善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反思,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反思,是改进的源泉。没有反思,哪来的改进策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个人简历在实践中执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3
今年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由地想到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张红老师:面目清秀,温文尔雅,学识渊博,气质非凡。我深深地被她吸引。与其说被张红老师吸引,不如说是被她的理论深深地吸引了。
我参加教育工作几十年,也算是一名老教师。但我对教育的理解是如此的浅薄,让我倍感愧对“人民教师”的这个光荣的称号,愧对敬仰我的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
教育相对软,管理相对硬。管理追求“有序”——公正,教育追求“向善”——仁慈。不断提升,不断遇到更好的你,这就是教育。
学生在你的强权之下屈服,是因为他惧怕,那是生存教育;学生在你的关爱之下绽放,是因为他喜悦,那是生活教育。这是教育的本质转变。我们教师要有爱,要把爱传递给学生。一个人得到的爱越多,就越有勇气去尝试不一样。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会害怕,会犯错,会有挫折,陪伴他的始终是爱和指导。只有爱,才能让一个人改变。
爱固然重要,但拥有智慧更重要。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农村学校的高一班会,主题是“花开应有时”。显然,这节班会是针对学生早恋而开展的。老师的理论不外乎三点:1、年龄小2、成不了3、影响学习。这是传统经验。(我从上学到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不曾想,学生把这三项理论,统统推翻。学生问:老师,您知道世界平均法定结婚年龄吗?是16岁。(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相对较晚,非洲、东南亚比较早)所以年龄刚刚好。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希望曾经拥有。再说,不努力,怎么知道一定成不了。宁可过错,不可错过啊!关于影响学习,也不尽然。有一年北京市的理科状元和第三名就是一对儿。老师素手无策,向听课的张红老师请教。张红老师莞尔一笑,说;“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读过《爱情三元论》吗?”听者恍然大悟,教育要有智慧啊!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我觉得不仅仅是书,还有……
原来这就是教育:不断提升,不断遇到更好的你。对于学生是这样,对于教师同样如此。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相关文章:
3.你从雨里来作文
4.风从哪里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