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17 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物质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我们中学生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消费也越来越高,大手大脚的消费似乎成为一种习惯

  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也越来越多。导致一些家境不好的同学变得自卑,和为了所谓的攀比,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作为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所用的都是父母所勤劳赚来的血汗钱,因此本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理财情况。

  研究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的理财、消费情况,以及中学生的消费观念。

  研究内容:调查中学生的零花钱用途、来源、数量

  研究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了解

  研究对象:临高二中高一年级学生

  二、 调查问题及结果

  问题一:你每个月零用钱是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

  结果 :A、40% B、25% C、20% D、15%

  问题二:你每个月零花钱的来源

  A、父母给的 B、勤工俭学 C、新年的储蓄款 D、亲戚的资助

  结果 :A、50% B、25% C、10% D、15%

  问题三:零用钱的用途

  A、购买学习用品 B、去游戏厅 C、存储起来 D、其他

  结果 :A、45% B、30% C、5% D、20%

  问题四:当你购买一件商品时,你最关心的是

  A、实用性 B、外观包装 C、是否符合潮流 D、价格

  结果 :A、20% B、40% C、30% D、10%

  三、 调查分析:

  根据问卷的整理,了解到中学生大多都是父母给的,还有中学生的消费很高,大部分中学生的用处是购买学习用品,但也有不少的中学生把零用钱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当代的中学生的依赖性还是较强,大部分都是依赖父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自赚零用钱,但即使如此,中学仍是高消费人群。中学生的消费意识还是很淡薄,不懂得赚前的幸苦。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需要教育为培养个人的判断力和责任感做出贡献。”为此,我们选取了这一课题,探索强化责任感教育的新路子,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作一点努力。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课题调查的具体目标是:

  (1)了解学生责任感状况;

  (2)探索当前学生责任感状况的特点;

  (3)探索强化责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以上目标,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方法与访谈法。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责任感现状。

  问卷设计内容的考虑,从责任感的表现(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及责任感个性品质构成的四因素:责知、责情、责意、责行等方面设问,共设选择题15题。同一时间向我校初三、高三两个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750份左右,回收有效问卷达93%以上。

  二、调查结果分析——学生责任感状况及特点

  1、从对自己的责任感表现看:

  人生的自我责任是在人的自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爱指爱惜自己的身体、人格、名誉。作为社会性行为责任的自爱,它广泛地包含了自我作为行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自我的身与心的爱护。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即使当自己碰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也应当不断地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这就是对自己负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中经常运动来保持健康的占33.75%;不经常运动来保持健康的占66.25%;从这组数字看,让人担忧,学生中不少人运动与保健意识方面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3>学生中学习遇到挫折时,毫不犹豫放弃的占2.3%;想放弃又不甘心的占61.37%;迎难而上的占26.33%。做作业时,随便完成的占14.42%;自己专心完成的占19.12%;需要参考别人答案完成的占63.32%。回答“想当学生干部的主要原因”时,为大家服务的占9.93%;可管同学接近老师的占8.15%;锻炼自己的能力的占84.22%。从这三项来看,学生要求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2>若你的同学或亲戚吸毒,你会:认为这是别人的事,不过问,至好奇,有机会也想尝试的占9.61%;劝说他不听的话也就随他去的占25.7%;立即制止,若无效则送去戒毒所的占65.2%。对异性朋友或异性同学]的交往,你的态度是:只和同性朋友交往的占8.68%;

  <4>你认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最起码应具有:

  <2>下雨了家里的衣物还在外面露天晾晒,这时你有空,会怎做:装着没看见的占1.57%;

  <4>在商场你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价钱不便宜,你的想法是:一定要家长买或想办法借钱买的占6.79%;考虑家里的经济承受力后再向家长提出要买的占32.92%;不是急需的就不要求买的占60.81%。每年所得的压岁钱,你:拿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父母干涉的占24.45%;征得父母同意后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的占13.58%;交给父母处理或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银行58.62%。从这两组数字看,学生大多能对家庭经济抱负责任的态度。

  收拾仪器并清洁器具,做实验报告或小结的占54.86%。从这八项来看,多数同学对集体的责任意识较强,但少数同学的责任心态也是让人担忧。

  <2>当你值日搞卫生时:能偷懒则想办法偷懒的占5.31%;既不积极也不偷懒,

  <2>你对服兵役的态度是:想方设法逃避的占6.37%;

  中国人多未必需要我,最好不用我参军,但国家征集到我,我会参军的占66.66%;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应积极报名参军的占29.47%。若你已有选举权,你会:别人选谁我也选谁或弃权的占12.33%;选自己的好朋友的占4.91%;认真投好神圣的一票的占82.44%。对于公益性捐款,你的态度是:不予理睬的占2.61%;随大流,大家捐我也捐的占24.03%;乐善好施,但希望加强捐款的使用监督的占67.92%。你对义务献血的看法:献血对自己身体健康不利,不要献血的占4.91%;献血无所谓,献也行,不献更好的占30.09%;义务献血利人利已,应主动献血的占54.65%。对交通规则你是:遵守太麻烦,还是方便一点好的占4.18%;有警察就遵守,没警察就赖得遵守的占14.21%;遵守,这是对自己负责,也对社会负责的占70.53%。碰上路人被人抢劫你会:又没抢到我的头上,不去多事的占10.03%;先旁观,待有人进行救援时才协助的占18.39%;见义勇为或报警,协助捉拿抢劫者的占71.78%。去风景名胜区参观旅游,见到有人乱扔乱写,你会:仿效别人乱扔乱写的占2.29%;看不惯这种行为,但自觉无力劝阻,管好自己就行了的占66.25%;报告管理人或好意劝阻的占29.67%。去餐馆就餐,看到用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做的菜,你会:别人能吃,我也照吃不误的占18.6%;自己不吃但也不出声的占43.99%;说服餐馆人员或立即报警的占36.99%。你对黄4534535aaa色书刊及黄4534535aaa色音像制品的态度:好奇,会偷偷看或认为能增长见识,想方设法借来看的占32.6%;现在年龄小,不看的占29.57%;坚决抵制,并会举报的占36.47%。从这九项看,学生中社会责任意识时强时弱,对社会应负的责任认识时清时糊。

  总之,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感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1、对家庭、对朋友责任感意识强一些,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模糊。

  2、在朋友圈子里责任意识强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对陌生人的责任意识较少一些。

  3、对班集体的责任感意识强一些,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化。

  4、责任认知强过责任行为,不少学生可以判断出负责与不负责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确选择付之行动。

  5、责任情感强过责任能力,学生中不少人对一些事情,有心尽责,而无力尽责。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进一步加强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对策建议

  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依赖于外部的导向和内在的自教自律、自我体验而形成。强化责任感素质教育力度对策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外部导向与自我内化的统一。

  对策之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做到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学校德育工作中,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必要的理论教育是责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级阶段。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热爱生命,维护尊严,修身养心,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对自我的责任。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善意批评,真诚合作,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养老抚幼,孝敬父母,维护家庭和睦,承担家务劳动——这是对家庭的责任。履行义务,奉献集体与社会,遵纪守法,参与社会活动——这是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尊严,保持民族气节,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这是对国家的责任。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节约能源——这是对自然的责任。认识社会、自然知识的价值,广泛学习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以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学习的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圣使命的完成必须立足于社会个体的高度责任感。

  在德育工作中只重视道德理论知识教育而忽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会出现知行脱节。要解决知行脱节问题,必须把道德理论知识教育和道德责任行为教育有机结合。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它的核心是“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它的最终表现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它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对策之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重视个人的实践活动和养成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责知、责情、责意”变为客观现实的“责行”,不至于沦为“口头上的将军,行动上的矮子”。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值日、志愿者行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有人建议学校和社区联合建立学生义务社会服务制度,要求学生通过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逐步累计完成共计6个月义务社会服务工作,作为合格毕业生的条件之一。我们认为这一建议是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是强化责任感素质教育力度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素质。

  对策之三: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整合。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是培养责任感的重要园地。与其他两个环境相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加速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单靠学校一方努力,是很难将教育的效能延续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个人的性格、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家庭氛围、家长的为人处事态度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校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这种沟通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书信交流、电子邮件等。这种沟通的内容应是教育方法的探讨,不应仅仅是成绩单的报告。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当中,人们的责任感得以展现、得以评价、得以检验。社会对个人责任感的影响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道德取向和责任感状况会极大影响新一代人的道德取向和责任感状况。充满着责任感的社会和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给新一代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个人对责任感的坚持,依赖于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外界对个人富有责任感的行为是赞扬还是讥笑、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责情责意,其中社会对不负责任行为的宽容甚至赞赏就是对责任感的否定。整个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价值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富有正义和责任感的社会风气和氛围。一个正确的评价机制,一定要让“正气压倒邪气”,否则就会使学校变成一个没有意义的道德说教场所,严重削弱学校教育的威信与力量,十分不利于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对策之四: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强化责任感教育的渗透性,建立良好校园环境的激励。将责任感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所要承担的任务,就是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关社会科学的知识内化为观点,解决学生的政治导向、理论导向、价值导向以及道德导向等问题,在实施德育方面较之其它德育途径具有更大的优势,在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方面,也是其他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它通过课堂教学,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国情教育、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哲学等理论教育,使学生了解、明确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并将其内化为自我体验,增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思想政治课应是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的重任。教师应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突出责任感教育。将责任感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和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基本途径。过去有人认为,培养学生责任感主要是德育教师或政治教师的事情,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德育教育和责任感教育应贯穿在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应该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当中。如,通过心理教育、生理卫生、生物等课程的教学,强化热爱生命、维护尊严、修身养心、发展自己的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对自我负责的意识。通过历史、地理、自然、物理、化学等课程,强化热爱祖国,爱护自然的教育,从而增强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的责任感。将责任感教育渗透到学校制度文化环境中。处幽兰之室,养高士之德。人具有从众心理,舆论导向,他人的行为,对学生行为选择的影响是深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环境本身就是人们责任感素质培养和教育的一种力量。优化责任感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还须建立一套奖惩运行机制,建立保护尽责者利益的机制,同时建立约束、惩罚失职者的机制。对尽责者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失职者以舆论谴责、行政处罚,必要时给予法律制裁,扬善抑恶,真正形成尽责者光荣,失职者可悲的校园环境,以推进责任感素质水准提高。此外,还须渗透到管理服务的过程中。

  对策之五: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还需要结合普法教育来进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行为不仅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而且还是违法行为。因此,培养中学生责任感教育应与中学生的普法教育结合起来。

  对策之六: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需要中学生个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只是培养责任感的外部因素,个人主观努力才是培养责任感的内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与学生的自省内化相结合,则言与行不一、思与为不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应以人为本,贯穿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思维特征、认识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白,任何说教是否有效,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认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达到。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坚定目标,塑造美好品性。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日渐多元化,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因此,要培养责任感还必须提高个人的鉴别力,能排除社会、家庭、乃至学校给个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把“责任感”作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断完善自我。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教书育人,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的行为(言语、行动、仪表、气质)又是衡量一个称职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教师在教学生涯和实施教育学生的整个过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启迪着学生。也许教师自己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一个很不注意的日常言行或小毛病,往往会让学生记一辈子。

  事例一: 马树梓小朋友在未上我园在小班时的主班教师很凶,而且只对班里表现好的学生关注,对调皮的学生很冷漠,有时还要打学生,说话很恶毒,有一次,班里有个男生不知道为何惹事了,主班教师很生气,不仅打他,还让他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一件事,老师让这个学生从一排桌子下面钻过去,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水,老师伤害了一个学生的尊严,那一幕马树梓无法忘记,有时碰到那个老师也不打招呼。

  事例二:明明是个4岁的小女孩,最近她每天回家都让妈妈给她买丝巾,而且要求不重样。后来她妈妈了解到,原来她们班的带班老师某老师每天都要变换丝巾,而她非常喜欢某老师,所以也要和某老师一样。

  事件分析:

  从事件一中,我们看到,作为老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学生犯了错误,应该以批评教育为主,而不能用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更不能用污辱人格的方法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那样只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而且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或仇视的心态,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更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为这不仅会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做人的信心。还可能会让学生从中接受到这样一个错误的信息:我也可以用老师对我的方式来对付我周围的人。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可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啊!换一种做法,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面前,用自身的言行宽容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和帮助他们,这个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全面、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事件二中,幼儿教师随时都会通过自身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赶潮流,穿戴怪异,染鲜艳颜色的头发,在幼儿面前毫无禁忌,拿起东西就大吃而不顾为人师表,在幼儿的厕所方便或者对喜欢的幼儿过分亲昵,对不喜欢的幼儿嗤之以鼻等。

  因为幼儿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他们会跟着老师做。如果老师有上述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导致幼儿纷纷效仿,去买与老师一样的衣服,搞个怪异的发型,在家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若幼儿的这些行为受到家长的制止,会使幼儿产生叛逆心理,若发现其他的同伴都拥有了而自己没有,则会产生自卑心理、嫉妒心理与攀比心理。因此,教师应注重自己的着装,要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可化淡妆。

  反思从构: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就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揭示了榜样在儿童社会学习和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均已证明,教师对待他人和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记得一位哲人说得好,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的老师,胜过路上捡到的一桶金。此话尽管有些夸张,但细想起来不无道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学生当作教师教学活动中认识和活动的主体,是当今社会对每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去做;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要首先掌握,“给人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要学生养成的行为规范,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当老师的要首先模范遵守;教学生怎样做人,首先教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试想,一个称职的教师,自己都做不好一切,怎么谈的上为人师表!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语行动、仪表、气质去影响学生,必然会起到无形的人格感召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诚信忠实、言行一致的人才。所以说,教师千万不能大意,自己既然走上讲台当了一名教师,那就要从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入手,要想教好书,首先要从做人开始,自己必须时常警觉,不要把自己的“细节”展示给学生,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故而,教师要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特别是学生,还没成年,犯错误是很正常的,我们老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使用理智、礼貌性的语言;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地考虑和尊重学生的意愿,竭尽全力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如座位调动;希望和要求学生用理智、客观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对待老师、家长和学生,从而减少一些盲目和感情用事;相信学生们能妥善地处理自身和学生之间的问题,对出问题的学生很少批评,而是采用“理论分析,具体指导”的原则,以理智的态度对待,要认识到这是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谈话时尽量少用如“你错了!”“你为什么那么做?”之类的生硬语言,而是用“你想想是否正确”使学生能主动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以及知道如何改变;绝对不体罚学生,更不进行语言的“心灵施暴”和忽视每一个学生;老师主动承认失误的精神,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失误在所难免,教师以大度、理智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失误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在心,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有能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师个人魅力的手段、机会,都不应轻易放过,要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努力成为能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的优秀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因大气污染雾霾情况十分严重,pm2.5指数上升非常快,尤其是我们居住的城市—XX,雾霾情况更加严重。不得不说,在雾霾锁城的当下,不少地方政府或部门的反应是迟滞的、消极的,但也有人对此十分重视。我们作为XX的小学生,应该尽力保护环境,“毒雾”当前,谁也无幸可免。

  二、调查目的:

  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尽自己努力对当前雾霾情况进行控制。

  三、调查时间:

  XXXX年XX月XX日到XX日

  四、调查人员:

  XXX,XX小学六年三班

  准备:纸、笔、照相机。

  五、调查结果:

  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空气质量为中度或重度污染。受雾霾天气影响,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境内局部路段通行受阻。雾霾在春节鞭炮声声中,再次抬头——— 17日,河北、山东、长江三角洲等地现灰霾天气。XX已连续2天,身处“霾区”。

  六、XX霾析

  “毒物”成分尚待检测 PM2.5是祸首

  今年1月,XX的持续雾霾天数达19次,强浓雾及刺鼻霾天让市民印象深刻。当雾霾成为XX常客,是否也像“京霾”一样,有大量有毒的有机化合物?XX现已展开雾霾成分相关研究,至于雾霾中是否含危险有机物,尚没有研究成果支持。

  尽管XX雾霾中的.“毒物”成分尚无明细,但经过证实的是,PM2.5(细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介绍,中科院的研究中提到危险含氮有机化合物,容易被市民误解为氮氧化物,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监测情况来看,XX首要污染物是PM2.5,氮氧化物超标并不明显。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这种可进入人体肺部的颗粒物上往往附着有毒物质,比如含氮有机化合物。”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17日介绍说, 2月9日至15日,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74个城市中: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日均值为426μg/m3,最大超标倍数为4.7。

  结论和建议:看了这些结果,我们大家是否都吓了一跳呢?最后的结论雾霾的罪魁祸首就是pm2.5。大家也都看到一段文字,春节烟花爆竹影响着空气,74个城市中: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我建议大家春节少放鞭炮,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对此尽量多采取措施,使我们人人受益。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调查主题:关于“三八”妇女节孩子有无给母亲送礼物或祝福的调查报告。

  内容来源:街头问卷采访

  今天是20xx年3月13日,三八妇女节刚刚过去五天,我来到了我家附近的光明楼物美超市门口做一次问卷采访。因为正是傍晚时候,街上来往的行人很多,有上下班的叔叔、阿姨,也有刚刚放学的中小学生。我想:“在这里进行采访,可能会顺利一些。”我站在人流里看着来往的陌生人,我有些胆怯,始终没敢开口。这时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我面前。啊!是邻居家的姜雪琪和她的妈妈李红阿姨,我忽然觉得救星来了。马上拦住了他们,说:“李红阿姨,您能帮我做一个调查吗?”李红阿姨说:“没问题,你问吧!”我鼓起勇气问:“‘三八节您收到礼物了吗?是什么?收到后什么心情?”李红阿姨爽快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心中一阵欢喜,原来采访这么简单。看了自己的担心很没道理。

  第一次尝到成功的滋味,我胆子一下子大了起来。很快,我又找到了第二个目标,那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平静一下心情勇敢地走上前去问:“阿姨……”“对不起,我们有急事。”阿姨边说边走了,看都没看我一眼。我好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心凉了一大半,委屈的泪水在眼圈里打转。我对自己说:“没关系,再来一次。”于是我又找到了一个,还是一个生面孔,我努力克制住自己的胆怯问了三个问题,没想到那个阿姨笑眯眯地回答了,原来这个世界还是和气地人多。

  我真高兴,我的任务完成了,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心理。

  结果分析:

  回到教室,我们对这次调查情况作了总结分析。今天我们全班一共调查采访了94人,其中有71位妈妈收到了礼物,所占比例是75、5%。看到这个结果,我感到高兴,因为有75、5%的孩子给妈妈送礼物,哪怕是一声问候,一张贺卡,一杯清茶都会让我们的妈妈眼中漾起激动的泪光,嘴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有人说母亲对孩子的爱像一根冰棍,每次孩子享用的时候,却忘了把其中最小的一口留给自己的母亲。还有人说爱是一个圆,当得到别人爱的人要用心去回报,这样才能使这个圆变成世界上最美丽的圆。

  不过,我也为那24、5%没有送礼物的孩子感到遗憾,因为他们没有抓住回报爱的机会。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希望明年的“三八”妇女节所有的孩子都能记得给自己亲爱的妈妈送上一份节日的问候或礼物,让所有的妈妈都能感受爱的回报的幸福与欣慰。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第一个是关于入学动机和特性状态选择中人际关系调查显示的特区当代大学生的以个人价值取向为主的结果。

  第二个是关于价值观排序当中“家庭安定”和“幸福”被排在10个价值观念中末尾两位,而“一种令人兴奋、有刺激的生活”以及“成熟的爱”被排在前两位的结果。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调查当中显示出来的特区当代大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不信任和恐慌。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结果,我们将做进一步具体的分析:

  「1」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效应对学生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衍生出来的越来越看重个人的价值——这从第一部分中的关于入学动机前3位就可以看出来,不管好坏与否这种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表现得很明显。同时也显示出大学生开始倾心于“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这显然与传统的“重义轻利、默默奉献”的价值观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强化,但又使他们对人生价值出现不稳定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空前扩大,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入,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他们热切关注市场经济的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识催动下,大学生日益表现出思想主体化的特征,渴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急切地想抓住时代提供的这次机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便有了“注重实用、追求成功”的生长沃土。但是,在全社会都改变了过去从上到下一律只讲集体发展,讳言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产生了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评价的多重标准:有的以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和创造力大小为标准,有的以“含金量”的多少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有的则以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为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向是不少学生伴随着过去人生价值体系的否定性思考,出现了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迷失或偏离。西方哲学思潮的输入与传播,对此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自我至上价值观与大学生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学生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自我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从“我”出发来评判事物,确定言行。所以“为了振兴中华”和“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选项也自然而然地排到了最低的位置。

  「2」文化原因

  大学生文化是各种文化中最富生气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载体,以其文化的先锋性、对传统的反叛性和张扬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品质,不断地给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精英文化一部分的大学生文化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史无前例的冲突,表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甚至出现了这一次调查中所有的个人价值的倾向:

  在文化观念上,学子们已逐步放弃对文化终极关怀的追求,漠视高雅文化,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自觉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神圣的生活理想、人生准则以及崇高的精神追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反叛与亵渎;在文化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务实倾向和媚俗色彩,他们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追求的目标日趋功利,对个人前途的关注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世俗化、功利化的浪潮在动摇和瓦解校园传统文化价值秩序的同时,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令人信仰的价值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一些青年学生日益陷入空前的文化危机中;在文化规范中,大学生文化逐渐疏离主流思想,回避矛盾冲突,逃避灵魂追问,漠视校园纪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的束缚,出现了文化价值失范的倾向;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上,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文化传统的蔑视和对文化创新的懒惰,“他嘲弄别人的价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学。他生活在既无过去又无将来的一条窄缝中”,文化迷失、精神迷失、道德迷失日甚一日,虚无主义、享受主义、拜金主义的迷雾开始在大学校园中弥漫,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反文化的行为,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切构织成了一幅与大学生文化极不协调的精神画卷,使得对大学生社会评价降低,“他们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智商没有教养,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大学生正趋于庸俗,而庸俗的人必然是庸俗文化熏陶的结果,大学生文化在时代的喧哗与躁动中,正走向庸俗。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关于大学生看待星座问题调查报告导言:如今星座文化在大学校园中日益流行,这一现象折射出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是当代大学思想价值观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星座作为唯心主义的产物不具有科学依据,大学生要增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能盲目相信。 调查内容:我们小组为了调查大学生对星座关注程度,探究大学生如何接触到星座文化,星座文化为何在大学生中如此流行,它会在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造成什么影响。 调查目的:引导同学们辩证对待星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对象:南京晓庄学调查院的学生。调查时间:4月12日—4月20日。

  调查方式:去学生宿舍,校园内进行问卷调查。

  主体:星座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个热门的话题,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看是有关唯物论和唯心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从这个话题入手,想了解生活中唯物论和唯心论的问题。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星座对大学生的影响广泛,基本人人都知道星座,并且都知道自己是什么座的,但是这是影响并不深入,大部分人都不会被星座影响到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那为什么星座文化在大学生中如此流行呢? 我想:星座文化迎合了大学生社会认知的需要和自身信念体系的需要。不少大学生会从星座上找到自信。人们只需要通过查找出生日期所对应的星座即可获得该星座的人的一般性格特征。操作简单,结论概括,以及让人感觉权威的口吻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的注意。并且大学生们不仅存在对自我了解的需要,还存在对自我—他人关系顺利建立的需要,星座文化成了大学生解决人际问题的一种工具。利用星座对人际问题进行归因,寻求解决的办法。此外,对大学生来说,流行意味着时尚,了解流行的占星术,代表着拥有前卫的观念及生活风格,这也是他们追求个性化自我的表现。所以星座文化才会如此普遍。

  但是大学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成长不会盲目相信星座,会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对任何事情还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要理性主观地看待问题。仔细想想看如当然也没有必要排斥星座。果我们所有人 都像星座里说的那样那世界上岂不是只有12种人了?星座的东西只能当作无聊的时候消遣的一个游戏罢了。千万不要沉迷于星座完全相信它,当然也没有必要排斥星座。

  这个现象的形成与大学生在当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身份转变和环境适应所带来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也折射出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汇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变化。对这一问题的细致研究对当今高校教育,尤其是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是有很多现实意义的。在调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现象, 星座文化在大学生中影响广泛,但不深入。 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星座,而且提到星象学或者天文学,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星座及其能预测到的关于人生啊、性格啊方面的内容,而非真正的天文知识。 “星象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可以视作是这个特殊群体的亚文化表现,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因素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在这个现象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青年 1

  群体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星座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 观察“星座文化”可以发现,它基本上是青年人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属于青年人所独有的。 “星座文化”在大学里十分流行,是一种大学生特有的“青年时尚”,成为青年群体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格或样式。星座文化之所以快速流行,也是从众模仿心理和个性表现心理因素交错影响的结果,也能迎合青年个性追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

  并不是星座学说给予我们这些东西而是我们需要我们就会从星座预测中创造出这些感觉来。 不管人类的文化、思想、精神如何发展与超越人类自身仍是自然物质的一个部分 或者人类不管如何发展仍会保留一种自然属性。正如物质由一些简单的元素演绎、组合变化出一个繁复的世界一样人的内心世界也是由一些简单、朴素、原始的符号构成的。占星术、易经、卜卦、塔罗牌、生辰八字、生肖、数理、日月阴阳方位、金木水火土正是这样的符号系统。心理学大师容格把这些符号系统称为“文化原型”这些原型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潜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觉与行为。面对自然变化的不可预测性面对混沌、杂乱、突变的人生与命运人类一直试图逃避对不可知的恐惧。人类需要寻找到一些象征、符号、信息来增加生存的自信与勇气。星座学说像一种对事物独特的观察视觉给我们的内心一些标签、一些符号、一些印记让我们能够阅读自己。人们喜欢星座星座里面的信息就会重建我们的内心改变我们原有对自我、对生活、对生命的感觉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最终可能改变了我们的人生。

  在“你知道星座吗?”这一问题中86.9%的人选择了知道,13.3%的人选择不知道,这说明星座文化在大学生中还是较为普遍的,大部分人都知道星座 知道自己的所属星座。 “你对自己的星座了解吗?”16.7%的人选择不了解,63.3%的人选择有点了解,20%选择比较了解,没有人选择完全了解。这说明星座文化的影响广泛 但不深入的特点,很少有人去专门仔细地研究星座,星座在大学生而言也只是一 种娱乐的消遣行为。

  “星座会影响你对人对事的看法吗?”63.3%的人选择了不影响,33.3%的人择了有点影响,3.33%的人选择较大影响,没有人选择完全影响。我们出这个题目是为了看同学们对星座的依赖,但结果证明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唯心主义的产物,不具有完全的科学性,所有完全听取的做法是不允许的,这说明大学生在对人对事是主要依靠的还是自己的主观想法,是坚持唯物主义的。物理世界是比较硬的不管你怎么期待它都不会因为人类的意志而改变。 在你平时关注星座的哪些方面中有66.7%的人选择性格有50%的人选择了爱情,有30%的人选择交友,50%的人选择运势,26,7%选择健康,16.7%选择学习,20%选择工作,10%选择其他。这道题反应出星座之所以盛行与它包含的五花八门的信息有关,大部分学生对性格、爱情、运势比较关注,这些星座分析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暗示。并且恋爱是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他们会在星座解读中寻找答案。星座可以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安慰。

  在你认为自己的星座对自己的性格,运势的描述相符吗?这一问题中,有63.3%的人选择有点相符,23.3%的人选择大部分相符,13.3%的人选择不相符,1%的人选择完全相符。在结 果中只有1%的人 选择完全相符,这说明星座是不可信的,不具有科学依据的。据我们所了解,星座只是整理出了大部分人的共性,所有有些准确,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要相信科学,不能被星座所左右。

  通过以上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星座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具有青年群体特有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又受到个人心理,社会心理,社会环境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得以形成的。

  事实上星座只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其实看星座的时候先入为主,知道了自己哪个星座的,然后就会越看越像。其实你仔细看看别的星座的,把那些话往自己身上套发现其实也蛮符合的。星座只是人们一种娱乐的方式而已。

  结尾:在这个调查过程中,各个同学都十分配合,我们发现极大部分同学对星座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其中女生普遍比男生更相信更关注星座,对星座文化持积极的、肯定的态度。这可能和女性更为感性有关。基本绝大多数人都对星座有一定了解,大部分是从一些青少年的书刊、杂志上得知有关星座文化的信息,也有的同学是听周围人讲起而感兴趣。现在来看,网络俨已成为了最有力的传播媒介。对于以上的总结,我们小组觉得星座有利有弊,它具有一定的正功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但它同时也具有较大的负面功能,对其过分的信仰只会导致自己生活在幻想中。不能只依靠星座,大学生应逐步提高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和自我承受能力。

  我们要尊重个人爱好,其次要利用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对于大学校园中的星座崇拜现象,

  在课堂上加以感化,引导,在校园中加大宣传,提醒学生不可过分沉迷于其中。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自己周围的人相互交谈,提醒那些过分相信星座的同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以和朋友交谈,也可以和父母谈心。要相信命运石由自己主宰的,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要相信科学。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一、调查问题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情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对海棠中学的10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100份,有效问卷94份,完成率达到94%,时间为12月16日。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86.17%,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3.83%。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5.96% ,50-10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 %,100-15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32 %,150元以上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 %。那么中学生们的零用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8.72%;其次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6.20%;自己打工而来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4.89%。其他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极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但是这些都是比较少数的家庭。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零花钱,但是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比较疼爱孩子的,不忍心让他们受苦。

  (二)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情况

  (1)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这些零用钱大部分跟朋友一起消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4.89%,自己花去的占了被调查总数54.26%,跟父母一起消费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39.36%,其它的情况也占了30.85%,只要他们想要一般都会给的,那么他们都消费到那里去呢?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8.30%;进行储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7.66%;买零食、饮料等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9.36%,这3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体育运动花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8.0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 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9.15%。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他们购买的书籍大部分是报刊杂志、接着是漫画书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3.60%、34.04%。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三)、中学生的消费风格及消费观

  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无孔不入。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可是中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进肆意挥霍只占了1.06%,看到合适的就买,相信自己的眼力占了37.23%,能省就省的占了36.17%,做好消费计划也占了32.97%,现在学生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电脑游戏光盘店等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消费市场上也在进一步启动。

  但是中学生在购买也会开始考虑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0.63%,没什么看法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8.7%,不应该买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1.70%,不会因价格贵而不买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45,他们同样要考虑商品的用途及价格它们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9.14%、61.70%,款式及包装和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他们接着要考虑的因素分别占了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6.80%、38.80%,现在他们购买时看到合适就买,必要时才买,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6.80%、35.11%,接着才是喜欢才买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7.66%,求异心理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这可以证明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进,不会盲目的消费。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8篇】相关文章:

1.有关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

2.精选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合5篇

3.学生安全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4.小学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5.大学生游戏调查报告范文

6.大学生的调查报告范文

7.大学生家乡变化调查报告范文

8.最新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

9.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