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2021-08-12 初中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菊打官司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通用8篇)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1

  看完《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虽已很久,但至今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很大的感触。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为寻求心中的公道而不断上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向村长讨个说法,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这部电影并不复杂,但是其中却蕴含了深刻的法律问题,引人深思。

  首先,这部影片反映出农村的法制建设并不成熟,农民们乃至一些下层的政府工作人员很大程度上并不懂法。

  我们看到虽然秋菊有上诉的请求,说明她知道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她还是不懂法的。从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家要在自己的承包地建辣子楼,村长不同意,他们就认为是村长从中作梗,跑去跟村长争吵,这说明,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认为自己的土地自己可以随意使用。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农村的土地全部归集体所有,如果依照法律的程序,和规定,办理了相关的手续,是可以确定由不同的单位或者个人来使用的。具体来讲,一个农民如果需要建房,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了相关的手续,他就取得了这个宅基地的使用权。但是秋菊家并没有依法办理,他们认为是村长不批,其实村长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可同时,村长因为秋菊的丈夫骂了他一句就动手打人,这也是不正确的。

  后来,李公安为化解双方矛盾,私自买了礼物代村长向秋菊赔礼,这虽然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不合法的,调解是双方的事情,公安机关作为一个处理纠纷的机关,应该要在充分考虑双方意见的情况下让双方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为减少麻烦而自己掏腰包解决;还有秋菊去县里告状,她听信他人的话花了30元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诉状,在当时的中国30元算是很大一笔钱,可秋菊就是因为不知道法律程序,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常识,而导致自己平白无故损失了一笔钱。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们脑海中虽然有了法律的萌芽,但是植根并不深,法治观念都十分薄弱。所以我们当代的农村法制建设需要加强,例如可以通过放映电影在农村进行法治的宣传,可以在定期的在农村开展一些关于法治的宣讲会,向广大农民群众宣扬法律知识,他们可以说是一群弱势群体,让广大农民知法、懂法,也守法,同时,懂得正确地利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为国家保护这弱势群体应尽的义务。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2

  第一次看完《秋菊打官司》后心里没有太多的感触,看这部电影的最初动机也相当单纯。之前刚连续看完张艺谋的《活着》,《我的父亲母亲》,有种莫名的感动,于是就有一口气看完张艺谋所有电影的欲望。结果等真正看到《秋菊打官司》时却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整部电影的叙事语言基本上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陕西方言,更巧合的是这部电影拍摄地点是在我的家乡宝鸡,于是看电影过程中一直在琢磨电影中的话语技巧,以至于整部电影看完之后,对于其中的故事架构不甚了了。后面又看了一次,终于感觉有些收获。

  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问:就这样完了?秋菊是中国西北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庆来跟村长发生冲突被村长踢伤下体,为了替丈夫讨会公道,秋菊毅然拖着怀孕之躯,颠着大肚子开始四处告状,在先后找了乡县市各级公安局后,各级裁决都判村长给予秋菊医疗赔偿,村长非常固执,虽然答应了赔钱但拒不道歉,但是他遇到了比他更加固执的秋菊,就在秋菊一再告状时,影片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在除夕夜,秋菊难产,村长不计前嫌,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秋菊以为她与村长之间的官司就此了结。所有观众也以为故事就此了结时,不料市中级法院此时判决下来,村长因伤害罪被捕入狱。而那天刚好是秋菊孩子满月的日子。影片至此戛然而止,留下不知所措的秋菊以及回不过神的观众若有所思。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都会想:秋菊到底为什么打这场官司?当秋菊挺着大肚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四处告状时,很多人不解。其实这也是我最初的困惑,第一遍看完影片后很想知道张导到底想说些什么。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误解,秋菊打这场官司劳心费神无非就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因为爱面子所以她近乎执着地非要向村长讨一个公道,回过头我们看影片,当法院判决下来村长答应赔钱但拒不道歉时,很多都想,就这样算了吧,丈夫都卧病在床,况且秋菊自己的也有孕在身,钱也拿到手了再这样告下去就执迷不悟了,但是秋菊不愿意,她就是要村长道歉。看到这也许大家会简单地认为影片只是想说:人活一口气。如果真这么想就流于肤浅了,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导演拍这部戏的良苦用心。中国五千年来都是一种人治社会,法制观念在中国普通大众当中还相当淡薄,维持社会秩序的往往不是不是法律而是一些久已有之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人情关系。在这样一个大众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大时代背景下再看秋菊打官司就有些非同寻常的意义了。在中国,历来都有民不告官的传统,民告官往往以为着挑战权威,挑战一种久已有之的潜规则,这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的。秋菊在村长已经答应赔钱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要讨个说法的做法就难能可贵了。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然而经济发展只是一种表面繁荣,硬件上发展了,软件就要做出相应的配合,然而再看中国普通大众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普遍淡薄,于是当许多纠纷出现时,再沿用老传统去解决就有些跟不上节奏。可以说秋菊打官司是对观众进行的一场法律宣讲会,影片一再强调的秋菊运用法律武器跟村长较劲实际也是在强调法制的重要性。

  其实秋菊在打官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她打官司也是在蒙昧与觉醒的人文环境下无意识的一种个人行为,她最初打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决定的,然而在事情慢慢的演化之中,她的法律意识也开始慢慢强烈起来,然而最终法律体现出来的严肃性,又是让她无法接受的,包括很多观众也无法接受,村长帮了秋菊那么大的忙,按道理说这场官司也就到此结束了。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村长由于伤害罪被逮捕。从人情事故,从情理上看,这样做的确欠妥,但是法制社会法律的严肃性恰恰就体现在这里,法制社会与人治社会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此。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3

  在老师的要求下,看完《秋菊打官司》,因为方言口音有点重,所以只能基本了解了剧情。这部电影讲的是,村妇秋菊的丈夫因与村长争执而被村长踢伤下体,为了让村长道歉,秋菊从乡政府开始,一直找到县公安局、市公安局,最后到市法院。“秋菊打官司”,简单地说来,就是行政诉讼。

  影片上映于1992年。那时候的法律普及程度与法律制度的完善都不如今天。秋菊是当时农村百姓的代表,对法律程序不了解,爱面子,内心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牛劲,所以一再不服乡政府、县公安局、市公安局的处理。而村长身为百姓官,一直不好意思放下面子去给秋菊和她的丈夫道歉,这也是那时候、直到现在,一些官僚真实的内心反映。

  从秋菊的事情来分析,她对法律的程序并不了解,只是知道政府部门能够帮她“主持公道”。但是,她在上诉的过程中一再说到,“村长是你们公家人,肯定不会让他受很大委屈,我只是想”还有村长比较嚣张的言行举止,以及乡政府李公安一再跟秋菊谈话、希望秋菊别再纠结这件事、给村长留个面子。这些都说明在那时候、在农村里,当官的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是比较崇高的存在,潜意识还有着官僚主义的影子。而这些,是法制里完全不允许存在的,所以村长被捕也是一再强调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不可扭转的。

  而秋菊也是大大地忽视了法律的严肃性。深受村长不计前嫌的救命之恩的她以为,即使在自己上诉了以后,只要自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那别人——比如说,法院——就不会再追究这件事。然而,秋菊在自己儿子的满月喜日,却迎来了村长被逮捕的消息。法律就像一台大型的机器,一旦启动了,就不可能随个人的意愿戛然而止。在片尾,她一脸茫然地看着,恐怕是无法理解这种结局。

  不过,我认为,整部电影也是充满正能量的,每个人都有着发自内心的善良。秋菊虽然因为村长不道歉而一再跟他抬杠,但是在村长不计前嫌而救其后,也是彻底地抹平了内心的疙瘩,对村长热诚起来。村长虽然在电影的前大部分时段里都是一个负面的形象,但是在末了救秋菊一事上也是大大地改变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这时候的他就和市公安局的局长一样,是大众百姓官的典型模范。

  最后的最后,村长被拘留15天,留下的就是秋菊那茫然的眼神。不知道被村长不计前嫌而救下生命的秋菊会因此在村民心中留下个怎么样的形象。而在我看来,或许15天的拘留算不得什么很严重的处罚,只是希望村长也能够在这件事情上原谅秋菊的任性与胡闹,与秋菊、也让秋菊与其他村民能够和好相处。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4

  电影《秋菊打官司》一开场便是一段秦腔,雄厚悠扬,游荡在熙熙攘攘的集市里,唱出了西北冬天里人们悠闲慵懒的生活状态。电影的故事情节极为简单,主要讲述农民王庆来与村长发生冲突,被村长踢伤。王庆来的妻子秋菊忍不下这口气,找村长论理,村长不肯认错。为了讨个说法,秋菊带着六个月的身孕,踏上漫长的告状之路。她从乡里告到县里,又从县里告到市里,最终向法院提起了起诉,败诉后又上诉市级中级人民法院。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法院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捕入狱。秋菊追着警车跑去,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陷入了无限的茫然和失落。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来说,电影里出现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了无比的亲切,虽然没有像电影里的人们外穿大棉袄,但记忆中小时候棉袄伴随了我很多个冬天,而那是奶奶装了棉花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而那时候个头也窜的很快,妈妈改了又改,直到完全穿不了。虽然现在的冬天有了厚厚的羽绒服,但怎么穿都找不到穿棉袄的那种舒适温暖。像电影里展示的一样,那时候的人们,一般都是外套棉袄,颜色非黑即灰,一件花棉袄已经是很漂亮的衣服了,但更窘迫的是通常每个人只一件衣服。记得小时候听奶奶讲笑话,说村里的小伙子娶媳妇,迎亲队早已经准备好了就是出发不了,原因是大家正围在锅灶旁给小伙子烤洗了干不了的棉袄呢!锅灶,是西北农民家里的厨房,关于它的构造我略懂一点,主要是利用人力拉动着风器吹旺灶里的火苗来提供热源,而让我对这项技术肃然起敬的是,锅灶一般与土炕连接,火灶里的烟通过土炕将烟传送到烟筒拍出房内,这样一来,土炕就被烤的热哄哄的,烟也排出了房屋,一举两得,实在机智!在西北地区,面食是人们最主要的食物,像秋菊孩子满月那样的重要日子,煮饸烙,就油糕,大家坐在一起,已经算是一场完美的盛宴了。

  电影里人们住的房子大多都是自家修盖的房子,这种平房试的构造是关中房屋的特色,但在陕西有名的还属陕北的窑洞,这种房屋容易修建,结实耐住,冬暖夏凉,远近闻名。秋菊载丈夫看病、装辣椒用的车子,在陕北农村俗称“平车”,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离不开的运输工具,家境稍微富裕点的,套上骡子或毛驴,又快又省力,当然,“平车”一般只是用于务农,出远门当然离不开当时的大型交通工具拖拉机了!小时候跟奶奶去赶集的时候坐过拖拉机,记忆中,它是一种六轮车,小小的脑袋,拖着大大仓兜,拖拖拉拉地爬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叽叽咋咋地作响,脑袋还冒着灰白的浓烟。现在想想,赋予它拖拉机这个名字是多么的巧妙!交通落后使得人们来往受到限制,但智慧的劳动人民是会创造出属于他们的联络方式,电影中秋菊多次去集市上卖辣椒,来换取出行的费用,而这也是人们通常的交易行为,而集市就是为各方各地人们提供交易的场所,久而久之,便有了“赶集”这样的活动,而且不同的集市有不同集期,每到一个集市赶集的日子,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便聚集在一起,有买有卖,有玩有乐,或许还能碰见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

  地貌环境造就了人们出行的不便,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便,让这里的人们更加的淳朴善良。电影中的人物体现西北人好理倔强,秋菊几次告状,为的并不是钱财,而是一个说法,本来好几次事情都基本解决了,但她不见村长赔礼道歉誓不罢休,直至村长被警察带走才后悔莫及。还有已经知错却迟迟不肯弯腰道歉的村长但是即使是双方有了矛盾,也没有撕破脸,断绝了往来,秋菊每次去村长家里,无论是讨理还是讨债,村长家人都非常热情的接待,在秋菊难产的危机时刻,村长也能不计前嫌,三更半夜出来帮忙,这也充分凸显出西北地区人们豪爽大度的性格特点。

  影片主要揭示现在社会法制制度的推崇下与人们传统观念的冲突,以及现代化对农村生活的影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电影导演张艺谋能将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很好地展现出来,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更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热爱,跟无限的祝福。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5

  昨晚看了电影《秋菊打官司》,这是一部很老的电影,几乎和我年龄一样大。这也是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印象最深的还是以前在司法考试培训班上,行政法老师讲解行政复议程序时以秋菊的复议程序为例便于讲解,顺带还以陕西方言说了秋菊的经典台词,“我不是要钱,我就是图个说法”,当时班上同学都哄堂大笑。笑归笑,巩俐饰演的“秋菊”一角成功塑造了一个倔强不服输的农村妇女形象。

  这部电影非常纪实,它以十分写实的视角,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农村、乡镇、县城和城市的不同风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农村要比现在闭塞、落后的多,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居住条件,还是人的观念认识、精神风貌上。

  秋菊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时代背景中长成的村妇,她文化程度不高,只念到初中毕业,但她秉承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并且她为人耿直、能干、有主见。因此,家里的很多决断由她做主。

  在那样一个农村的熟人社会里,维持秩序更多是依靠宗族权威、社会舆论以及儒家文化推崇的情和理。因此,在秋菊丈夫被村长踢伤后,秋菊反复提到,“要个说法”,她认为自己丈夫不能平白无故被踢下身,村长的行为站不住理。但在村长看来,他踢人是因为秋菊丈夫首先中伤他生不出儿子引起的,而且,作为村里的权威,他不可能向村民低头服软,最多只是在物质上赔偿下。

  于是,两个犟人碰到了一块。

  尽管在这个问题上,这两人的矛盾不可调和。但是,令人感到惊奇又温暖的是,他们没有像通常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样,这两户人家见了面一样的寒暄和嘘寒问暖,甚至可以做到该帮忙时一样的帮忙,帮忙之后还告诉对方,你要打官司就继续打,这和我帮你没关系。言外之意,就是一码归一码,帮你不是有其他意图。在胸襟上可谓非常开阔,做到了对事不对人,体现了西北人民的忠厚和实在。

  在秋菊的观念里,其实她只是要个说法,类似于赔礼道歉的形式,她根本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借助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她却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因此最后的结果超出了她的想象,影片最后以秋菊一个近镜头作为结尾,镜头中秋菊满脸的举足无措,简洁有力的刻画出了她的内心活动,也凸显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矛盾和尴尬。

  法理和情理的矛盾并不鲜见,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当事人,二者在冲突时,在思想上可能都会些不知所措。在善良淳朴的秋菊心中,法律不是最重要的,物质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有尊严和骨气。某种程度上,我理解和认同秋菊的观点,法律是武器,是有力的工具,但千万不要认为法律是万能的,“手里握着这一锤子就把任何东西都看成是钉子”。其实,人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碍于秋菊法律方面的认知水平,她虽然借助了法律这个工具,但她并不知道可能的结果,所以,最终她苦苦争取的结果变成了她并不想要的结果。

  这部电影非常真实,它体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淳朴、向上、忠厚、老实,而真实的东西往往就是生命力本身,最能打动人心。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6

  在1980年代的中国关中地区的某个农村,一个笑话引发了一场刑事案件,随后受害人的家属秋菊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引发了整个村落对于秋菊的“公愤”和“鄙视”,虽然最后她赢了官司但是却彻底的输了人情,她被看作一个另类的人。

  秋菊的丈夫因为嘲笑村长媳妇只会生女孩子,结果遭到村长的拳打脚踢,被踢到了命根子。故事开始了,秋菊(巩俐饰演)带着家人一起给丈夫诊断,结果发现伤势严重。秋菊回村后马上找到村长要求道歉和赔偿。村长认为自己是村长,又是长辈对于胡言乱语的后辈有权用拳打脚踢来教育一番,拒绝赔偿更拒绝道歉。秋菊于是开始第一次申张公义的上访,他来到了乡派出所的李干事,李干事在问明了情况后马上找到了村长,对双方的事情进行了调解处理,要求村长赔偿200元。秋菊去拿钱却遭到了村长的无理对待,村长从长辈角度让秋菊给自己道歉。秋菊愤怒开始第二次的奔波,他到了县里公安局,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处理和乡公安局一样,并同时让李干事转达,李干事为了息事宁人大事化了,自己购置了礼品谎称是村长对于秋菊的赔礼道歉,结果被秋菊识破,秋菊不服开始了再一次的投诉,市公安局的领导亲自接见了秋菊,并进行了处理,结果和前两次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办事人员疏忽,直接把给秋菊的处理结果寄发到了村长家里,秋菊怀疑并且不服。这个时候市公安局领导告诉她要找律师开始打官司,直接对市公安局提起行政诉讼。秋菊却因为被告方是对自己有恩的市公安局领导而不愿意对簿公堂。律师和公安局长一起说服了她,案件审理的结果是败诉,维持了市公安局的`判决。

  秋菊仍然不服,直接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二审申请,二审法院经过调查认定公安局的处理决定是对于事实的定性不清,村长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轻微伤害,撤销公安局的处理决定并建议对村长作出行政拘留的决定。

  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秋菊难产,整个村子又是穷乡僻壤离县医院很远,村里的人又计划全部去看秦腔。这个时候村长不计前嫌的出马了,顶风冒雪把秋菊送到了医院,秋菊产下了一个男孩子。

  秋菊一家诚挚的邀请村长做客孩子的满月筵席。两家也希望以此消除不愉快,但是这个时候公安局的警车来了,带走了村长。秋菊惊愕了,她也想不到这个结果,她其实认为自己所要的不过是让村长给自己道歉而已,她一路追着警车,一路的迷惑。

  秋菊的困扰在于告还是不告?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息诉的主流主张要求她不撕破脸皮不得罪村长不得罪政府“官差”不能不听丈夫大事华了的意见不能不顾自己付出的强大的成本不能不顾整个村子对她家的嘲笑。

  另一方面秋菊本身对于公正的追求正符合了中国正在建设中的法律的精神。秋菊主张权利保护,法律体系立即会自动启动保护功能。公民要求惩处恶霸,那么法治的要求必然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适用,不论你是不是村长是不是“公家的人”是不是长辈。

  秋菊赢了官司,秋菊失去了对于她而言整个世界的人情世故的支持。

  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种是西方的法治文明。这就是这个影片也许是无意但却深刻触及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冲突。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7

  这部表现群众法制意识正在普遍提高的影片成为法律老师讲课的教材,成了普法宣传片,其中片中那句:“就是要个说法”成了点题之笔。今天,我重看了这部影片,对我触动很深的,除了要个说法之外,还有群众是否满意的问题。

  片中秋菊为了村长打他男人的事从乡、县公安机关到市公安局复议、市法院行政诉讼,最后上诉到市中级法院,秋菊想要的就是村长能主动向说句道歉的话,就是“他是村长,打人就是不对,钱不钱的没啥”。第一次乡里裁定村长赔偿200元,村长把钱散到地上,让秋菊低头捡,说“你不是要钱吗?钱不是好拿的,你捡一张给我低一次头,捡200元给我低20次头。”秋菊不愿意低头。第二次到县里,维持乡里裁定,李公安带了点心,去了秋菊家,说是村长认错了,这是他让带的点心,后来秋菊知道点心不是村长买的。第三次到市公安局复议,市公安局维护原裁定,多加了50元赔偿。村长说,不是多要50元钱吗,到市里告也不就是一个样。

  秋菊不愿意,说复议书该送给俺的,怎么先到村长那里了?公安局和村长之间有说不明的关系,俺不相信你们,俺还要告,又到了法院进行行政诉讼。到法律事务所,找了代理人,交了钱,“俺交了钱,就不用俺管了,就能给俺个说法了?”,对方说:“那是,我天天干的就是这个活。”秋菊说:那你天天收人家的钱,天天给人家个说法?那我跑了一冬天白跑了?法院判决: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维持原裁定。秋菊还是没有要到说法,要到市中级法院上诉。市法院工作人员到村里调查了解,让秋菊男人到市里拍了X光片,进行伤情鉴定。在这中间,秋菊因难产大出血,村长找人把秋菊抬到县里才保住了大人和孩子。秋菊一家人很是感动。

  两家关系得到和解。可就在秋菊为孩子办满月酒席时,村长因故意伤害致人轻微伤,被公安局的人带走了,拘留15天。秋菊说,俺不是要钱和拘留人,俺就是要说法……秋菊终于没有追上响着警笛的警车......

  秋菊满意了吗?答案很明确,她没有满意,还增加了悔意。

  这就是法治社会,在法治越来越健全的时代,群众的满意怎么就这么难找到……就从我们的执法方式和执法细则中寻找原因吧......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篇8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陕西凤翔县一个小山村,片中语言也是西府官话,秋菊丈夫王庆来为了自家承包地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后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要害,王庆来整日躺床上干不了活,秋菊是个善良有主见的女人,此时已有6个月身孕,丈夫被踢伤便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认为这件事一定得找个说理地方,于是便挺着大肚子去乡公安局告状,经过乡公安局李公安调解,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经济损失,但当秋菊来拿钱时村长把钱扔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

  除夕之夜,秋菊难产。在村长和村民的帮助下,连夜踏雪冒寒送秋菊上医院。秋菊顺利地产下了一个男婴,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于是对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而到此时,电影也结束了,给每一个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秋菊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妇女中的异类,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国的农村妇女大都是一幅任劳任怨的形象,可以秋菊成功颠覆了人们的观念,她非常固执要强,以至于在她软弱的丈夫面前反而她更像一家之主。在中国农村一般都是男人当家

  做主。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导致很多时候她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然而秋菊不一样,套用一句时髦的话,秋菊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这部电影有很多的看点,比如乡村人民的耿直和淳朴,勤劳和不屈以及乡村人名法制观念的淡薄等等。但是,秋菊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利益给我很大的感触,中国五千年来都是一种人治社会,法制观念在中国普通大众当中还相当淡薄,维持社会秩序的往往不是法律而是一些久已有之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人情关系。在这样一个大众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大时代背景下再看秋菊打官司就有些非同寻常的意义了。这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的。秋菊在村长已经答应赔钱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要讨个说法的做法让一些人难以接受。

  秋菊最初打这场官司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决定的,然而在事情慢慢的演化之中,她的法律意识也开始慢慢强烈起来,然而最终法律体现出来的严肃性,又是让她无法接受的,包括很多观众也无法接受,村长帮了秋菊那么大的忙,按道理说这场官司也就到此结束了。但是最终结果却是村长由于伤害罪被逮捕。从人情事故上看,这样做的确欠妥,但是法制社会法律的严肃性恰恰就体现在这里,法制社会与人治社会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此。

  在影片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秋菊那种不向困难低

  头,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前面困难重重!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通用8篇)】相关文章:

1.老鼠打官司

2.老鼠打官司作文

3.秋菊傲骨

4.老鼠打官司作文【热门】

5.秋菊抒情作文

6.秋菊优秀作文

7.傲霜秋菊

8.花喜鹊打官司优秀作文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下一篇: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