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初中读后感

2021-05-12 初中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绛传》初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杨绛传》初中读后感1

  最近在翻罗银胜著的《杨绛传》,是在读了梁实秋老先生的《雅舍忆旧》之后,觉得这些遥不可及的大师们,也有一样日常生活,或琐碎、或艰辛、或温馨,甚至有时还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点点影子,只是他们对生活更认真、对爱情更认真、对人对事更认真,即便是战火纷飞、“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也仍然能够认真面对生活,比我们现在来讲所谓的什么挫折、困难或是生活中的不如意,显得有更大胸怀和更加艰苦的奋斗,我们比之他们相差太多太多。

  书翻到第四章的时候,作者总结了杨绛的晕船哲学,很是吸引人。1938年,远在法国的杨绛、钱锺书夫妇面对国破家亡的情势,不得已带着女儿钱媛远渡重洋返回祖国,在阿多士2号的法国邮船上,由于海上风大浪急,他们经常晕船,尤其是钱锺书晕船更甚,十分难受。经过几次风浪颠簸,聪慧的杨绛对钱锺书说:坐船不晕船,就要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永远与船稳定成90度直角,永远在水之上,平平正正,而不波动。钱锺书按照杨绛说的去做,果真有用,不晕船了。

  后来,杨绛把自己这次体会凝练成了为人处世的哲学: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坐直了身子,岿然不动,身正心正,心无旁顾,风浪其奈我何?这就是杨绛的晕船哲学。文革时,杨绛也如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受到迫害和打压,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并且被剃了“阴阳头”,她和丈夫钱钟书一起被划分为“牛鬼蛇神”,她被安排去扫厕所。即便是这样一种遭遇,她仍然念念不忘《堂吉诃德》的翻译,并拼尽全力将书稿保护了下来。后来在《干校六记》中,杨绛写得克制而又平静,“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努力保持丝丝温情,即柔弱温和有坚强不屈,时刻在那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着自身90度的挺立。

  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风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稳稳的站立90度,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便是不被风吹倒、不被浪掀翻的最好保证。

  《杨绛传》初中读后感2

  《杨绛传》是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央北,原名张强,青年写作者。已出版作品《那一世我遇见了你:仓央嘉措得今生今世》《当爱已成往事:徐志摩诗传》《春风沉醉得夜晚:电影情爱大记录》《你得悲伤,我懂》。

  我从《杨绛传》最开始描写杨绛和钱钟书两人两情相悦的情节感受到愉悦,随着他们人生的大起大落以及后来悲惨的遭遇,我不禁发出感叹,为他们的不公感到愤怒。

  因钱钟书笨手笨脚不会系鞋带到杨绛生病住院钱却能端上亲手熬炖的美味鸡汤而发出的愉悦笑声。

  最终我感情的崩溃是在文革中杨绛被剃了阴阳头而爆发,眼泪一直在眼眶打转,终于在他们的女儿钱媛病倒离世时喷涌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之后钱钟书相继去世,留下孤独的杨绛……

  我一直不停地抽泣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一位如此卓越的坚强的伟大的文人,生活得却如一粒尘埃般朴素。顿时感觉在她面前的任何嬉笑和不严谨都是犯罪。

  决定重看《我们仨》,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信仰,除了信仰之外最好还能有些情怀。杨绛先生那一代知识分子,是有情怀的'。

  虽然这个词现今已经被用滥了,但一个时代总会有一批人代表那个时代的风骨,这种风骨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杨绛传》初中读后感3

  我早就知道杨绛先生,之前上学的时候学过她的作品《老王》,后来又读了《我们仨》,《杨绛传》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它主要讲的是杨绛的一生。

  杨绛只要提这个名字我就会想到她的一些事。杨绛是钱钟书的夫人,两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杨绛传》的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将杨绛先生的一生进行了叙述并配以作者自身的一些感悟。全书一共十几万字。作者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杨绛先生一生的故事,让杨绛先生的形象立体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杨绛,虽生于乱世,却始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在她105年漫长的人生里,历经曲折动荡,饱经岁月打磨,但她不改初心,始终保持明媚从容、淡定优雅,如深谷幽兰般,在岁月里温婉如初。

  杨绛先生身上的气质,得益于她那位严厉而正直的律师父亲。父亲对杨绛家教甚严,连生病在家休养,都要做好学习计划,所以杨绛先生才能一生自律的求学上进。为了让杨绛懂得珍惜时间,努力读书,父亲每次只给她一本书,读完便收回。父亲曾问阿季(杨绛小名):“阿季,三天不让你读书,你怎样?”她说:“不好过。”“一个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个星期白活了。”读书,对于先生来说,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先生的文笔如此细腻,想必也和她多年的优秀读书习惯息息相关的。

  未读此书前,我以为先生只是一位儿女情长的贤妻良母罢了,但读完杨绛先生的一生,我便深深为先生折服了。这本书中杨绛和钱钟书先生爱情是令人羡慕的,是那么纯净与美好,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得益于良好的家庭背景庇护,她得以从小耳濡目染吟诗习文,从而培养了她骨子里的坚韧与温柔也使她不受世俗与名利的影响。很喜欢书中杨绛先生引用的一句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钱钟书听后回复:“我和他一样”杨绛先生也答到:“我也一样”。这样的爱情却是令人感动,想想那个年代动荡不安但是她和钱钟书始终相濡以沫,非常让我羡慕。

  杨绛先生以自己平静的书斋生活,应对多种考验,怨而不怒,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以普通人的心态,描写着普通人的生活,彰显人生大爱。送走了丈夫和女儿后。她哀而不伤,仍然孜孜不倦整理书稿,出版作品。92岁写《我们仨》,103岁出《洗澡之后》。不拘泥对生命存在的执着,努力完成对死者的慰藉和对生者心灵的洗涤。

  以杨绛先生的才华,本可以驰骋于文坛及教育事业,但是她更乐意躲在丈夫背后,照顾他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在丈夫女儿相继离世后,她将悲痛藏于人后,重新让自己的生活忙碌起来。她一生潜心治学的生活态度,值得每个学者学习。合上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杨绛传》初中读后感4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忘却了白天的紧张与疲惫,处世的烦恼与愁绪也消失了,

  没有尘世的喧闹和打扰,我独游于字里行间。《杨绛传》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记得在学校的颁奖词中听闻过这个名字,封面中几个大字"生命的烤火者"令人遐想。不禁翻开书页,了解杨绛先生的一生。

  书的一开头便介绍了杨绛先生的家庭背景,出生在无锡小镇的杨季康,那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让小小的杨季康浑身上下给人一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的气息。想象中这样的女子只需要在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即可,其实温润是杨绛先生的底色,但要误认为她是个"面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文革期间,她的丈夫钱钟书被莫名的扣上了一个"罪名",被贴上了大字报,杨绛激烈的反应,震动了她的同事,人们没想到弱质芊芊的杨绛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外柔内刚。她抗议,她呐喊,这正是文革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现,铁骨铮铮、刚正不阿,更表现她对丈夫真挚、深厚的爱。她常说:"忧患容易孕育智慧,苦难方能滋生修养。"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始终和祖国共沉浮,这才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杨绛与他的丈夫钱钟书被称为文学界的珠联璧合,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夫妇二人始终如一、淡泊名利、潜心向学。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想着会是一本描述家庭和睦、零杂琐事的事的回忆录,就在我将书往下翻阅,我才明白:这是充斥着生死离别的回忆录。女儿与丈夫相继离去,杨绛先生已心静如水,感叹:"世间好物不坚拆,彩云易散琉璃脆。"生死无常,世事就如一场长梦,梦醒了,就回家了。不得不感叹先生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世俗红尘的释怀。她的笔清淡,她的文哀而不伤。她给人以无限慰藉,给人以生命的希望。

  经历了与家人的生离死别,中国的分崩离析种种事变,杨绛先生孑然一身地生活在世上,饱经沧桑后,她并没有一脸戾气反而更加沉稳。岁月将她打磨成了一颗珍珠,光芒并不耀眼,内敛而温润。

  也许我对杨绛先生还没有理解透彻,对她的作品也没有本本篇篇都了然于心。但从《杨绛传》中至少我认识了一个坚韧、爱国、勇敢的女人。她是"生命的烤火者",她的生命接受了中西文化之火的洗礼,她的生命亦烘烤着百年的文学历史。火萎了,她也走了,她的文字,她的品质,将永存于我的心中。

【《杨绛传》初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1.《杨绛传》读后感

2.杨绛传读后感

3.杨绛传读书笔记

4.关于杨绛传读后感(通用5篇)

5.杨绛《老王》读后感

6.杨绛语录

7.杨绛经典语录

8.杨绛《老王》读后感(通用11篇)

上一篇:《飘》初中读后感 下一篇:《孙子兵法》初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