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年味作文

2020-11-03 初一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忆里的年味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忆里的年味作文1

  我回忆童年记忆里的年味。

  有人说,年味是挂灯笼,是燃鞭炮,是贴春联;有人说,年味是看春晚,是抢红包,是传微信;有人说,年味是故乡风情,是童年记忆,是血缘相连……我认为年味已在行走中消逝。从古老到现在,越变越淡。

  我回想起童年那浓厚的年味。以前寒假,我们全家就会来到长沙与亲人团聚。过年时,所有人都起早贪黑,忙着干喜庆的事情。早上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得我和妹妹闭嘴捂耳。鞭炮声其一是为了庆祝节日的气氛;其二是为了赶跑传说中那恐怖的年兽;其三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写春联对我来说是件难事。所以我们都会早早地准备过年必备的材料。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贴好春联,我们把自己一年所寄托的希望也寄寓其中。象征着喜庆、祥和。更体现出春节的独特。

  中午团圆饭,晚上年夜饭。逛街市,燃鞭炮,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守岁的夜晚看着精彩绝伦的春晚,观赏着五彩缤纷的烟花,美轮美奂。

  然而回到家乡过年,真是不尽人意。满地的垃圾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虽然每家每户都挂满了灯笼,贴好了春联,但浓浓的年味并没有散发出来,好似应付。回到家,不能看春晚,因为没交电视费,真的好无聊。晚上放鞭炮不是很过瘾,总感觉少了一些人。

  总之,家乡不如城市,城市更大,人群更广,年味更浓。家乡过年吃的是大鱼大肉,围成一桌,但不如以前。人也少,收到的压岁钱就少。家乡还没有好看的电影,好玩的地方,只有淡淡的年味。

  我怀念童年记忆里的年味,更渴望年味在传统中衍生。我爱过年,更爱散发着独特气息的年味。

  记忆里的年味作文2

  年近了,人多了,村子里怎么也静不下来了。

  我是等不及的,一放寒假就回来了。一年就这么一次,怎能不叫人激动呢?

  掸尘是不用说的,不过我可不喜欢拿着个扫帚慢慢地扫屋里,扫屋顶才是我最乐意的。也不用爬到屋顶上,只要用超长的大扫帚就行。这是最脏的活儿,我争着要干,奶奶只得给我戴上个大草帽,用来防灰。拖着那有些笨重的长扫帚,在屋顶上来回摆动,瓦上的灰尘像雪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不,应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一会儿,屋檐下便被灰尘蒙上了一层灰纱,让我的眼睛都难睁开。闭着眼睛扫,那“嚓嚓”的声音还挺有节奏。

  家对面的那个鱼塘,平日里一声不响,过年时就给我们带来大惊喜。一大早抽水机就开工了,鱼塘里的水越来越低,最后只剩下一片淤泥,鱼儿们挣扎着,跳跃着,最后翻着白肚皮躺在淤泥中,偶尔甩甩尾巴。爷爷早已全副武装——黑靴子,黑皮裤,像个渔民似的。踩进泥浆里,顿时淤泥淹没到膝盖,一步一陷地,颇有点红军过草地的风范。抱着几条大鱼上来时,爷爷已满身淤泥,鱼挺着个啤酒肚甩着尾巴,泥甩到爷爷脸上,他却乐开了花。大人们聚在一起围着那几条大鱼,称了又称,我才不在乎大鱼呢,连泥带水地挖上来几条小鱼,养在个盆里,虽没有金鱼漂亮,但也小巧玲珑的,比那翻着白眼儿的大鱼有趣多了。

  包包子自然是少不了的。说到我家包包子,真的.是图个乐趣。平时外面的那些精致的包子吃惯了,过年再吃自己家的包子就没多大劲儿了。也不知道是面没有和得好,还是馅子出了问题,确实不大可口,像个“死面疙瘩”。但没有包子,哪像过年?爷爷还是使劲儿揣好面,奶奶也精心准备好肉陷儿,菜馅儿,豆沙馅儿。正正经经地包上一天包子,平时都用不上的蒸笼一齐开工,几个粗壮的木头热火朝天地烧上一天。这才像个红红火火的年。晚饭时蒸包子,红烧鱼,用鱼卤烧一把香菜,包子香喷喷地蘸着鱼卤吃,耳边还是那熟悉的“新闻联播”的声音,电视里报导着各地的年味儿,那时候才别有一番滋味儿。

  年味儿越浓,鞭炮声越响。大伯大妈从城里回来时总会带上些小鞭,那种又长又细、拿在手里“吱吱”的小鞭是我唯一敢玩的。把头子一点着就行了,火星子从头那边直喷出来,甩起来像一条荧光在空中游动。最搞笑的就是小狗了,它平时是我家忠诚的卫士,英勇无畏,却怕炸鞭。一到晚上,鞭炮声多了,它就像个逃兵似的溜进家里,躲在桌子底下,低着头,耳朵垂在两边,像犯了什么错似的,全无平日神气活现的威风。

  喜欢看远处的烟花,炸的声音很小,烟花一飞冲天,绽放在夜空中,如星星一般璀璨,像春花一样绚烂。犹如昙花一现,眨眼又凋谢,散入人间,消失在那万家灯火中……

  迈向繁荣的脚步快了,今年老家的房子也拆了……那青青麦田后,再也不见那袅袅炊烟和那个蹦蹦跳跳的我……

  我那伴着年味儿的童年呵,一去不复返。

  记忆里的年味作文3

  寂,一片寂静,亮了大灯的堂屋里,取香,上香,燃香,亮香,作揖,上香,拖着年已古稀的身体,数十年在这无鞭炮声的大年三十夜里,独自过无味的年。

  静坐,思绪却已飞回到那栋老房子,回到那一个,我叫“爷爷”的人身边。记得年到十二月七之时,和爷爷一起赶集去。那天总得要起早些,天尚是蒙蒙亮时便出门去,衔着那小竹篮去买豆。早些去时买来的豆新鲜,熬出的十二月八粥好喝。买来豆后,便把家里的盘盘罐罐,搬到院子里的水井旁,我摇水,爷爷洗豆。到了下午,院子里的几家人会聚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家一年来收成中最好的五谷杂粮,邻里之间相互交换,掺到了粥中去,别有一番风味!到了晚上,小火温熬的香粥常常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小的心一晚上都不能平静。

  十二月八,是年的前兆。十二月八的粥香带来了年尾的丝丝幽香,而紧接而来的便是小年,廿四的小年起,年便是真的有了年的味道。

  自廿四始,和爷爷上街去时,总会遇到一些老书生端着台砚,持着狼毫大笔,捋开红纸,为求联者书写一副副大红联。偶尔还会遇上卖树人,拖来一皮卡的常绿松,买来种下以祈求来年鹏程万里,好运常来,健康比树。小年后的每个早上,不待太阳照进屋内,我就会被爷爷和邻居家老人的打纸声给惊醒。曾经爷爷拿着纸月子,念叨着“一拍三个,一张九排”一遍遍地教着我。如今,孙子连祖人都不愿祭拜,何求他学会打纸?大年三十前的日子,看不见那些楷正行草的手写春联,寻不见曾经为千万小朋友追捧的烟花、擦鞭、礼花,也听不见那“笃笃”的温暖的打纸声……它们一起被封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了。

  继续在记忆中搜索。我偶遇了幼时和母亲一齐去看年会的场景,时已久远,记忆却似陈坛佳酿,历久弥新。

  这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凌晨,东方的鱼肚白迎来新年的晨曦时,家家户户便燃起了那万响长鞭,迎接新年的到来。早早地,我著了大红袄,新帽新鞋新形象,和父母一齐拜了邻居家的年,踏在红红的鞭末子上看年会去。手里还啃着小笼包,脚下却不敢有丝毫的停歇,直奔区政府广场,那儿是年会的举行地。广场前,政府大楼上庄严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其下挂了几个大红灯笼,更是庄严中透出了喜庆。没至场开,广场上便围满了人,人群身上散出的热气驱走了冬日的寒风,唤来了暖阳。“锵”的一声锣响,龙珠先行,神龙后动,珠龙互戏半晌,至高竿夺珠之时,人群中更是掀起一个高潮,紧接的便是民歌贺春,晚稻大户讲经验,村村拔河,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过年的热闹与喜庆。

  年味,还表现在……“老头子,二更天了,我来换你”说着,老伴从里屋出来,“唉,这年哪里有年的味道啊!”是啊,年无年味,怕是味已逸散于时光的碎片之中了。在这寂而无声的夜里,我回味着,那记忆中的年味……



【记忆里的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1.我家的年味作文

2.年味浓浓作文

3.描写家乡年味作文

4.奶奶的年味作文600字

5.家乡的年味初三作文

6.记忆中家乡的年味作文

7.家乡独特的年味优秀作文

8.家乡的年味作文300字

9.母爱的味作文

不经意间的感动作文 原来我还未了解他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