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目无全牛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目无全牛成语故事 篇1
【注音】mù wú quán niú
【出处】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庄子·养生说》
【释义】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技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游刃有余
【同韵词】剖决如流、一年到头、众毛攒裘、用智铺谋、如鲠在喉、故剑之求、群起效尤、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棒打不回头、息交绝游、......
【年代】古代
【灯谜】午
【英语】besupremelyskilled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示例】操利柄而目无全牛,执其吭如刍豢悦口。 唐·杨承和《梁守谦功德铭》
目无全牛成语故事 篇2
【释义】就是眼里看到的不是整头的'牛,而是只看到牛的各个部件和部件间的空隙。
比喻技艺达到精通纯熟的地步。
【出处】春秋·庄周《庄子·养生主》。
庖丁是战国时期魏国一位著名的厨师,他肢解牛的技艺非常高超。
有一天,梁惠王看庖丁拿刀分解牛的肢体,只见他手触、肩靠、脚踩、膝顶,每招每式都非常优美,牛的肢体分解时发出的声音配合着他的动作,也是显得很美妙动听,就像音乐一样。
看他解牛,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梁惠王看了一会,感到简直是不可思议,不由自主地赞叹起来:“太妙了!你的技艺是怎么达到这么纯熟的地步的?”庖丁放下刀,回答说:“因为我对解牛这项工作非常热爱,所以干起来就全神贯注。
而且,我也是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才达到今天这种境界的。
我刚开始解牛时,眼睛里看到的是整个一条牛,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
三年以后,我眼里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了,而是牛的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的东西。
这样的话,我在解牛的时候,就知道哪儿是皮肉,哪儿是筋骨,下刀的时侯,刀就在筋骨之间的缝隙中游动,根本就碰不到骨头。
我现在就是闭上眼睛,也可以熟练地解牛,毫不费力。
”庖丁又指着自己用的刀,说:“您看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还跟新的一样,而别的厨师,一个多月,最多一年就要换把刀。
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解牛的诀窍,刀老是碰到骨头的缘故。
”梁惠王听得如醉如痴,不住地点头,而庖丁在说话之间又解完了一头牛。
目无全牛成语故事 篇3
成语释义:
宰牛时,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形容技术高超、熟练,达到神化的境界。比喻掌握了某种规律以后,办起事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来源追溯:
《庄子·养生主》:庖丁释刀对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故事链接:
古时候,梁惠王有一次请庖丁为他表演宰牛的技术。只见庖丁宰牛时,动作像跳舞一样有节奏。不一会儿,一条牛就被肢解开了。梁惠王看了赞不绝口,就问庖丁:“你为什么会有这样高明的宰牛技术呢?”
庖丁回答说:“我宰牛时讲究一种高深的境界,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水平。开始解牛的时候,看到的是整头牛,不知该从哪里下刀。几年以后,我对牛的全身结 构,包括哪里有空隙,哪里有筋骨,都完全清楚了,我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解牛时,凭感觉就知道哪里能下刀,哪里不能下刀。我按牛的各部位结构,割开筋骨相 连的部分,顺着骨节间的空隙逐步肢解。这样一刀下去,连小的骨头都不会碰到,更何况是大骨头呢?”
梁惠王听了庖丁的话,深受启发:凡事都要按规律,才能办得好。
学以致用:
他的专业技术炉火纯青,在全单位屈指可数,简直到了目无全牛的境地。
【目无全牛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2.目无全牛成语
3.目无全牛造句
4.畏首畏尾成语故事
5.讳疾忌医成语故事
6.图穷匕见成语故事
7.马去马归成语故事
8.生荣死哀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