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2015-01-09 成语大全

【成语名字】格格不入
【汉语拼音】gé gé bù rù
【成语解释】
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语本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
【成语典故】
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据《象山全集.卷五》引)
婺女之行道经上饶,往往闻说其守令无状,与临川大不相远。既而,闻景明劾罢上饶、南康二守,方喜今时监司乃能有此,差强人意。刘文潜作漕江西,光前绝后,至其帅湖、广,乃远不如在江西时,人才之难如此。某人始至,人甚望之。旧闻先兄称其议论,意其必不碌碌,乃大不然。明不足以得事之实,而奸黠得以肆其巧;公不足以遂其所知,而权势得以为之制。自用之果,反害正理。正士见疑,忠言不入,护吏而疾民,阳若不任吏而实阴为所卖。奸猾之谋,无不得逞;贿赂所在,无不如志。闻有一二行遣,形若治吏而伪文诡辞、谄顺乞怜者,皆可回其意。下人转移其事,如转户枢,胥辈窥之,审玩之熟,为日久矣。所欲为者,如取如携,不见有毫发畏惮之意。惟其正论诚意,则扞格而不入,乃以此自谓其明且公也。
【成语注解】
1、如取如携:想要什么就拿什么。指贪渎巧取之行。
2、扞格:互相抵触。
【成语出处】
1、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八.畏人》:“我与世本无异,……无奈世之于我格格不入,使我避地远游,若春鸟之啼于异方。”
2、清.黄宗炎《周易象辞.卷四.履卦》:“武人而大君信任之,得以有为。志虽强悍,无有温和之气,流行于情文事物之中。格格不入,太刚则折,岂可云履?”
3、清.陈确〈与张考夫书〉:“弟言极朴直,虽三尺童子读之,皆了然言下,而学道家每格格不入,未知何故?”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使用类别    用在“无法兼容”的表述上。
【格格不入造句】   
1、他俩就像方枘圆凿,自是格格不入。
2、铙钹配扬琴,听起来不会格格不入?
3、我这老古板和现代社会已有些格格不入了。
4、课本上写的`家居生活和实际状况根本格格不入。
5、他们两个的个性根本格格不入,怎么会结为夫妻?
6、他太过沉静了,和周围的热闹气氛显得格格不入。
7、我们交谈后,格格不入,我看你就别再费心撮合了。
8、画面上打斗这么激烈,怎么配这种格格不入的慢节奏音乐?
9、她这身打扮太随便了,出现在这种场合,真是显得格格不入。
10、我看墙壁和天花板的颜色总觉得格格不入,是不是改刷其它颜色较好?
【近义词】:水火不容,方枘圆凿,方底圆盖,凿枘不入
【反义词】:水乳交融,行合趋同,沆瀣一气,气味相投,情投意合,融为一体
【参考词语】:扞格不入
【汉语拼音】:hàn gé bù rù
成语解释:即“格格不入”。见“格格不入”条。
1、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五.书.与徐子宜书其二》:“所欲为者,如取如携,不见有毫发畏惮之意。惟其正论诚意,则扞格而不入,乃以此自谓其明且公也。” 
【参考词语】:格格不纳
【汉语拼音】:gé gé bù nà
【成语解释】:即“格格不入”。见“格格不入”条。
1、清.昭槤《啸亭续录.卷三.诗文涩体》:“宋子京(祁)诗文瑰丽,与兄颉颃。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格格不入的成语故事】
“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陆九渊(公元1139~1192),字子静,南宋抚州金溪人。为干道进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于象山结茅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曾任靖安县主簿、国子正,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陆九渊创“心学”,提出“心即是理”的观念,认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恒不变的,且放诸四海皆准,故不论时代古今、东西南北,道德标准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于治学方法上,主张“发明本心”,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曾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意见多处不合。陆九渊的学说后来由明朝的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在〈与徐子宜书〉中,陆九渊提到刘文潜在江西作官时,颇有政绩,等他到了湖、广作官,评价就大不如前。陆九渊曾听兄长提起刘文潜,以为他必不是个庸碌之辈,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刘文潜在满足自己的私欲上,无所不取,丝毫没有畏惧;但是论到诚意正心等道德修养时,就显得抵触而不能相合,并以此自谓为光明公正。后来“格格不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刚愎自用成语解释 成语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