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者英雄败者贼的成语

2021-05-20 成语大全

  导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成者英雄败者贼的成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名字】

  成者英雄败者贼

  【汉语拼音】

  chén zhě yǐng xióng bài zhě zéi

  【近义词】:

  成王败寇

  【反义词】:

  失败乃成功之母

  【成语出处】

  《庄子·盗跖》: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成语解释】

  指双方交战争夺统治权,成功的当了王侯,失败的被称为贼寇。比喻仅凭成败来论定,不讲是非道理。

  【成者英雄败者贼造句】

  自古都是成者英雄败者贼,只有取得了胜利才有发言权。

  【成者英雄败者贼的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关于成者英雄败者贼的成语】相关文章:

1.关于英雄人物的成语

2.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的成语解释

3.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成语解释

4.描写英雄的成语

5.形容英雄的成语

6.成语老而不死是为贼

7.英雄人物的成语

8.关于贯鱼成宠的成语解释

上一篇:败子回头金不换 下一篇:半夜敲门不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