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雷贯耳

2015-05-28 成语大全

【成语名字】如雷贯耳
【汉语拼音】rú léi guàn ěr
【成语解释】
好像雷声传入耳朵那样响亮。比喻人名气很大,众所共闻。语或出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
【成语典故】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
某乃秦昭公是也。昔年我父穆公因与楚结亲,世为邻好。近因吴国有一口宝剑飞入楚国,那吴王屡次索剑,楚王只不肯还,以此惹动刀兵,几至灭国。有楚大夫申包胥前来借兵求救,某坚意不允,不意包胥在驿亭中,依墙而哭,七昼夜不绝,遂将邮亭哭倒,我想此人真烈士也。……〔申包胥做见科云〕俺楚王悬望大国救兵,不啻饥渴,大王怎生不念亲好,忍坐视乎?〔秦昭公云〕大夫,因你日夜号哭,忠烈动人,某今借与你十万雄兵,命姬辇为帅,即日救楚。……某乃姬辇是也,官封大将军之职,主公呼唤,不知有甚差遣?令人报复去,道是俺姬辇来了也。〔卒子报科云〕姬辇到。〔姬辇做见科云〕主公唤姬辇,那厢使用。〔申包胥云〕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今蒙大王怜愍敝国,肯发救兵,有劳元帅领兵前赴,真乃小官万幸。
【成语注解】
1、那厢:这边、这里。
2、申包胥: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楚国大夫。本姓公孙,名包胥,因封于申,故号申包胥。
【成语出处】
1、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源)
2、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遇尊颜,实乃小生万幸。”
3、《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4、《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少年道:『久仰先辈大名,如雷贯耳,小人有幸相遇。今先辈欲何往?』”
5、《隋唐演义.第三七回》:“安祖对雄信纳头拜下去道:『孙安祖粗野亡命之徒,久慕员外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实慰平生。』”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人名气很大,众所共闻。
使用类别    用在“名声显扬”的表述上。
【如雷贯耳造句】    
1、您的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请多指教。
2、他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3、自从她得到奥运金牌后,在体育界已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4、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能当面请益,真是三生有幸。
5、他抛妻离子的消息传出后,原本如雷贯耳的声誉立即转为一片骂声。
【参考词语】:如雷在耳
【汉语拼音】:rú léi zài ěr
【成语解释】:犹“如雷贯耳”。见“如雷贯耳”条。
1、明.孟称舜《花前一笑.第四折》:“你名儿,如雷在耳,绝胜当年杜牧之。” 
【参考词语】:如雷灌耳
【汉语拼音】:rú léi guàn ěr
【成语解释】:犹“如雷贯耳”。见“如雷贯耳”条。
1、《水浒传.第六二回》:“小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幸得拜识,大慰平生。”
2、《儒林外史.第一○回》:“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只是无缘,不曾拜识。”
【如雷贯耳的成语故事】
“如雷贯耳”指像雷声传入耳朵样响亮,比喻人名气很大,众所共闻。这句成语常见于戏曲小说中,如元代郑廷玉所写的戏曲《楚昭公》,故事中写到春秋时吴王阖闾珍爱的一把宝剑飞入楚国,为楚昭公所得。吴王屡次向楚昭公索剑,楚昭公都不肯还。吴王一气之下,便下了战书,结果楚国被吴国伍子胥等人打得大败。楚国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国商借救兵,但秦王不肯出兵,申包胥就在秦国痛哭七天七夜。秦昭公看申包胥日夜号哭,忠烈动人,心受感动,于是答应借申包胥十万雄兵,命姬辇为主帅,助楚昭公复国。姬辇向申包胥报到时,申包胥即说:“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蒙秦王怜悯,发兵相救,有劳元帅领兵前往,真是楚国人民的万幸!”这里就用了“如雷贯耳”来称赞姬辇名气很大。因为这句成语是用来赞颂他人的声名,所以常和“久闻大名”、“久仰大名”连用。

【如雷贯耳】相关文章:

如雷贯耳成语解释01-12

如雷贯耳成语故事11-08

如雷贯耳的四字成语解释01-21

如坐针毡 如丧考妣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