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举一反三

2021-08-09 成语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举一反三,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名字】举一反三

  【汉语拼音】jǔ yī fǎn sān

  【成语解释】

  反,推论。“举一反三”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同类的事情。语本《论语.述而》。后用“举一反三”形容人于学习中善于触类旁通。

  【成语典故】

  《论语.述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注解】

  1、不愤不启: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无法获得时,不去开导他。愤,心中想了解却有困难。启,开导、教导。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不悱不发: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悱,心里有意见想表露却说不出来的样子。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隅:角、角落。

  4、不复也:不再告诉他。复,再、又。

  【成语出处】

  1、《北堂书钞.卷九八.读书》引《蔡邕别传》:“邕与李则游学鄙士,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2、宋.朱熹〈答胡伯文书〉:“则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所以重得罪于圣人矣。”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子部.法家类.疑狱集》:“虽人情万变,事势靡恒,不可限以成法,而推寻故迹,举一反三,师其意而通之,于治狱亦不无裨益也。”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形容人于学习中善于触类旁通。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领会贯通”的表述上。

  【举一反三造句】

  1、凡事能举一反三,正是他学习快速的原因。

  2、真正聪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来,举一反三。

  3、读书要求灵活运用,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4、对学过的知识,经常举一反三,就能悟出新知识。

  5、小明反应相当敏捷,只要老师教过的,他都能举一反三。

  6、熟读这本方法论,从此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推求众理。

  7、历史虽然漫长,但兴亡之理如出一辙,举一反三,虽百代可知。

  8、研究问题,需要广搜资料,深入分析,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9、把二连加四次就是二乘以四,举一反三,把五连加四次就是五乘以四。

  10、老师说如果懂得这些知识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地知道其它类似的知识。

  11、这世界上有的人举一反三,一教就会,但也有无论怎么教仍是顽石难以点头的人。

  12、你如能把这诀窍弄懂,日后无论学哪一门派的功夫﹐一定都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13、想要了解本地行情,倒也不必货比三家,只要挑一家来问价钱,举一反三,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14、原来这些招式,和他原来所学的拳法相近,更何况今遇明师指点,他更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步惊人。

  15、聪明的秘诀在于勤奋好学,博学的秘诀在于博览群书,巧学的秘诀在于举一反三,成功的秘诀在于推陈出新。

  16、举一反三"是一种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用于启发式教学很有效。

  17、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18、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9、由此可举一反三,拓展我们的视野。

  20、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近义词】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举一反三”及“闻一知十”都有学习能力很强的意思。

  异 “举一反三”侧重于天资聪慧灵敏;“闻一知十”侧重于推理反应敏捷。

  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 辨似例句

  真正聪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来,举一反三。

  他向来闻一知十,任何问题只要老师稍作提示,立即知道如何解答。

  【参考词语】:观隅三反

  【汉语拼音】:guān yú sān fǎn

  【成语解释】:犹“举一反三”。见“举一反三”条。

  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三反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士嗟其面墙。”

  【参考词语】:举隅反三

  【汉语拼音】:jǔ yú fǎn sān

  【成语解释】:犹“举一反三”。见“举一反三”条。

  1、宋.刘克庄〈祭少奇侄〉:“惟汝幼而颖悟,长而玉立,颀然秀美,见者倾挹;雅俗兼通,《诗》、《礼》蚤习,举隅反三,触类知十。”

  【参考词语】:一隅三反

  【汉语拼音】:yī yú sān fǎn

  【成语解释】:犹“举一反三”。见“举一反三”条。

  1、清.黄宗羲〈陈干初先生墓志铭〉:“先师深痛末学之支离,见于辞色,干初括磨旧习,一隅三反。”

  【举一反三的成语典故】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曾说过他教导学生的方法,十分重视求知动机和启发,他要学生主动地去思辨事理,而不只是被动地依循或死记。他说:“我教导学生时,他如果不对道理先去思考,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时,我是不会去开导他。如果他不是已经经过思虑,只因困在某个关键处,想说却说不出来时,我是不会去启发他。如果我举一个四方形的东西为例子,我已经提示他一个角,而他却还不能推想到其它三个角,我就不再教导他了。”在这段话中,孔子强调了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别人的说法,却无法去自我推论,所得到的知识也就不够扎实了。所以一位好老师,他会注重启发式的教育,让学生不但能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养成触类旁通的推论能力。《论语》原文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后来就演变成“举一反三”这句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于学习中善于触类旁通。

【成语举一反三】相关文章:

1.举一反三造句

2.举一反三怎么造句

3.用举一反三造句

4.成语鹤背扬州成语故事

5.蛇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6.成语呼牛呼马

7.若隐若显成语

8.有头有脑成语

上一篇:积重难返 下一篇:噤若寒蝉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