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
【成语解释】
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去做。语本《论语.为政》。
【成语典故】
《论语.为政》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成语注解】
1、 鬼:人死曰鬼,此指祖先。
2、谄:献媚、奉承。
【成语出处】
1、宋.袁燮〈题习斋〉诗:“见义勇必为,有过时自抨。”
2、《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列传》:“(欧阳)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3、《元史.卷一二六.廉希宪列传》:“(宪)戒其子曰:『丈夫见义勇为,祸福无预于己。』”
4、《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去做。
使用类别 用在“奋勇行义”的表述上。
【见义勇为造句】
1、现代社会人情淡薄,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了。
2、他见义勇为地将车祸伤者送到医院,救回一条宝贵的性命。
3、小明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地扑向抢匪,将他制伏后送交警方究办。
4、这位青年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救人精神,赢得在场的人由衷赞佩。
5、因为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足可作为同学们效法的.楷模,所以得到学校的表扬。
辨识
【近义词】:急公好义
【反义词】:见死不救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见义勇为”及“急公好义”都有从事正义之事的意思。
异 “见义勇为”侧重于看到便勇敢去做;“急公好义”侧重于热心公益。
见义勇为 急公好义 辨似造句
小明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地扑向抢匪,将他制伏后送交警方究办。
老王一向急公好义,捐款助人急难总是不落人后。
【参考词语】:见义勇往
【汉语拼音】:jiàn yì yǒng wǎng
【成语解释】:犹“见义勇为”。见“见义勇为”条。
1、宋.章甫〈次吕伯恭见寄韵〉诗:“君若鹰鹯之老苍,见义勇往柔而刚。”
【参考词语】:见义勇发
【汉语拼音】:jiàn yì yǒng fā
【成语解释】:发,行。“见义勇发”犹“见义勇为”。见“见义勇为”条。
1、《宋史.卷二九八.陈希亮列传》:“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
2、宋.苏轼〈陈公弼传〉:“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
【参考词语】:见义喜为
【汉语拼音】:jiàn yì xǐ wéi
【成语解释】:喜,喜欢。“见义喜为”犹“见义勇为”。见“见义勇为”条。
1、宋.欧阳修〈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及在官临事,见义喜为,过于勇夫。”
【参考词语】:见义敢为
【汉语拼音】:jiàn yì gǎn wéi
【成语解释】:即“见义勇为”。见“见义勇为”条。
1、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2、《明史.卷一六五.叶祯伍骥毛吉列传.伍骥》:“庄重寡言笑,见义敢为。”
【见义勇为的成语故事】
孔子是春秋的贤人,于鲁国从政时,鲁国大治。后因政治理念与国君不合,周游列国十三年,却未受到其它国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鲁国,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并且秉持“有教无类”的精神,开平民教育的先河,门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强调“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论语.宪问》中,孔子曾说︰“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说,仁者重视正道而轻忽生命,见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会勇于实行。又说“勇者不惧”,即是说勇敢的人无所恐惧。而在所引【成语典故】《论语.为政》中,孔子则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综上所述,可知一个君子如果见到正道所当行之事,必然会勇敢地去做,要是因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称为勇敢,只是一个怯懦的人。后来“见义勇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去做。
【见义勇为】相关文章:
倡导见义勇为的精神口号05-11
见义勇为的叔叔作文(4篇)06-09
见义勇为的叔叔作文4篇05-14
见义勇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07-31
见义勇为的副班长作文2篇05-28
见义勇为模范李成宏同志先进事迹材料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