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汉语成语,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成语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脍炙人口,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名字
脍炙人口
汉语拼音
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语解释
脍,细切肉;炙,烤肉。脍、炙皆人间美味,“脍炙人口”指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或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语出唐·林嵩〈周朴诗集序〉。后亦用“脍炙人口”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
成语典故
唐·林嵩〈周朴诗集序〉(据《全唐文·卷八二九·林嵩》引)
干符七年,闽城殒贼。悲夫!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
成语注解
1、闽城:地名。地约当今福建省福州市。
2、殒贼:被贼所杀。指周朴遇黄巢之乱,于闽城遇害身亡。
3、朴:周朴(?~公元878),字见素,唐朝时人。工为诗,隐居嵩山,无功名之念。后避居福州,黄巢陷闽,欲用朴,朴不从,遂为黄巢所杀。朴为诗极尽雕琢,当时诗家称“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4、钓台:山名。地约当在今福建省闽侯县南。
5、瓯、闽:地名。瓯,地约当今浙江省永嘉县。闽,地约当今福建省福州市。
6、李建州频:即李频,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睦州寿昌人,累迁至都官员外郎,僖宗时为建州刺史。
7、方处士干:即处士方干,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雄飞,睦州清溪人。其诗作清润小巧,为人有清才,隐居镜湖,日以诗酒自娱。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成语出处
1、唐·林嵩〈周朴诗集序〉:“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源)
2、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着,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又『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皆脍炙人口。”
3、宋·杨亿〈西昆酬唱集序〉:“时今紫微钱君希圣、秘阁刘君子仪并负懿文,尤精雅道,雕章丽句,脍炙人口。”
4、《朱子语类·卷一○九·朱子·论取士》:“不知时文之弊已极,虽乡举又何尝有好文字脍炙人口?”
5、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一》:“非特意语天出,尤工于用字,故卓然为一代冠,而历世千百,脍炙人口。”
6、《宣和书谱·卷一○·行书四·韩偓》:“所著歌诗颇多,其间绮丽得意者数百篇,往往脍炙人口。”
7、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此词脍炙人口,盛传于世。”
8、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乔景叔世宁己酉岁以楚藩参入贺万寿,余时见之,短而髯,温然长者也。所有行卷,仅百余篇耳,颇脍炙人口。”
9、《花月痕·第一回》:“不想寻常歌伎中,转有窥其风格倾慕之者,怜其沦落系恋之者!一夕之盟,终身不改,幸而为比翼之鹣,诏于朝,荣于室,盘根错节,脍炙人口。”
10。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姑言其浅处。如少陵〈黑鹰〉、曹唐〈病马〉,其中有人;袁凯〈白燕〉诗,脍炙人口,其中无人,谁不可作?画也,非诗也。”
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
使用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脍炙人口造句
1、桌上摆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2、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二、
语义说明: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脍炙人口造句
1、李白〈静夜思〉一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会背。
2、谈到武侠小说,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金庸的作品。
3、凡一代文学作品,有脍炙人口者,亦有默默无闻者。
三、
语义说明: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广受欢迎”的表述上。
脍炙人口造句
1、〈阳明春晓〉是首脍炙人口的国乐曲子。
2、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素来脍炙人口。
2、这部电影必定有其特色,否则为何能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近义词:
口碑载道
反义词:
乏善可陈
辨似:
形音辨误:炙,指烧烤的肉。不可写作“灸”。
参考词语:
脍炙天下
汉语拼音:
kuài zhì tiān xià
成语解释:
犹“脍炙人口”。见“脍炙人口”条。
1、宋·周紫芝《竹坡诗话》:“林和靖赋〈梅花〉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语,脍炙天下殆二百年。”
参考词语:
脍炙海内
汉语拼音:
kuài zhì hǎi nèi
成语解释:
犹“脍炙人口”。见“脍炙人口”条。
1、宋·林景熙〈故国子正郑公墓志铭〉:“然性有能尽,而命不可期;理有能穷,而数不可必。虽立卓之颜,而不免于短也,况以此议公哉!公程文在黄子册中,脍炙海内,至今诵之。”
参考词语:
流脍人口
汉语拼音:
liú kuài rén kǒu
成语解释:
犹“脍炙人口”。见“脍炙人口”条。
1、明·王世贞《曲藻》:“金陵杨状元慎才情盖世,所著有《洞天玄记》、《陶情乐府》、《续陶情乐府》,流脍人口,而颇不为当家所许。”
参考词语:
脍炙一时
汉语拼音:
kuài zhì yī shí
成语解释:
犹“脍炙人口”。见“脍炙人口”条。
1、明·毛以燧〈曲律跋〉:“先生(王骥德)作有《题红记》,及《男后》、《离魂》、《救友》、《双环》、《招魂》诸剧,脍炙一时。”
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唐僖宗干符年间,周朴因遇黄巢之乱,不屈从黄巢而被杀。朴死后,僧人楼浩搜其诗百篇,编成《周朴诗集》二卷。唐人林嵩为《周朴诗集》写了一篇序文,文中说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纵心灵于山林宇宙之中,视富贵如浮云。与当时的建州刺史李频、处士方干结为诗友,其间往来之诗作,都是“脍炙人口”,为人所称美传诵的好作品。文中“脍炙人口”原用于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后则亦用来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
【脍炙人口】相关文章:
1.脍炙人口造句